迥破林烟出,俯窥石潭空。
波摇杏梁日,松韵碧窗风。
隔水生别岛,带桥如断虹。
九疑南面事,尽入寸眸中。
迥破林烟出,俯窥石潭空。
波摇杏梁日,松韵碧窗风。
隔水生别岛,带桥如断虹。
九疑南面事,尽入寸眸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水景观,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深情寄托。
“迥破林烟出”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迷雾渐散,树木露出的意境。这里的“迥破”用词恰当,形容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散去的景象,既生动又富有层次感。
接下来,“俯窥石潭空”则描绘了诗人低头观望山涧的情状。“俯窥”二字传达出一种探索和寻觅之情,而“石潭空”则展现了自然界的深邃与神秘。
“波摇杏梁日,松韵碧窗风”两句,则是对光线、水波和植物声响的细致描写。“波摇杏梁日”表达了一种时间流动的感觉,而“松韵碧窗风”则让人感受到清新而宁静的氛围。
“隔水生别岛,带桥如断虹”两句,则构建了一个空间上的幻想世界。诗人通过设想中的岛屿与桥梁,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妙境界。
最后,“九疑南面事,尽入寸眸中”则是诗人的情感总结和心灵寄托。这两句透露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领悟,以及将所有见闻感受都凝聚于内心之中的艺术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情感和巧妙的想象力,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龙坂弥年别,长兹仰道风。
梦曾瞻使节,喜忽得诗筒。
词藻春林秀,恩私地镇崇。
因将示知者,传诵满江东。
昔在童蒙岁,学礼暨诗书。
肃肃秉庭训,罔敢宁斯须。
积习将一纪,心目多勤劬。
本此修拙辞,阶之登仕途。
得以施所学,闻者谓之迂。
吾道固未行,或嗤为腐儒。
腐诚如所云,儒非吾敢居。
时英贱民政,亦诮官之粗。
嘉言屡诒勖,周旋画伟谟。
胡不事章句,清贵无加于。
我闻今学者,为人不自图。
六朝文物壅,化源由是枯。
华文愧不能,迷深甘守株。
古人不得见,临风重欷歔。
植桂不在多,种德如种树。
前人能种后人传,自有清阴满庭户。
高枝淩云低覆阑,晴光翠色生昼寒。
人家多爱种桃李,几日春风红满地。
何如此花开独迟,蟾宫窟里秋香细。
课儿读书书满床,更将幽兴引壶觞。
半酣独卧高斋下,啼鸟数声清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