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分宁客,载访涪翁居。
转径入幽邃,烟水开林于。
湾势回明月,泱漭天旷如。
石壁裂斧劈,石栈盘空虚。
酌我双井泉,台上窥游鱼。
遗址委榛莽,约略存阶除。
丰碑不可读,字剥苔藓余。
野老指陈迹,一一为嗟吁。
先辈一抔土,枫叶吹蘧庐。
文章不可死,故宅无完区。
再拜想元祐,箬影清扶疏。
白杨枯萧萧,天籁生长嘘。
一月分宁客,载访涪翁居。
转径入幽邃,烟水开林于。
湾势回明月,泱漭天旷如。
石壁裂斧劈,石栈盘空虚。
酌我双井泉,台上窥游鱼。
遗址委榛莽,约略存阶除。
丰碑不可读,字剥苔藓余。
野老指陈迹,一一为嗟吁。
先辈一抔土,枫叶吹蘧庐。
文章不可死,故宅无完区。
再拜想元祐,箬影清扶疏。
白杨枯萧萧,天籁生长嘘。
这首清代诗人熊为霖的《访山谷先生双井故居有感》描绘了作者探访黄庭坚(涪翁)故居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故居环境的幽深宁静,如“转径入幽邃”、“烟水开林于”,以及自然景观的壮丽,“湾势回明月,泱漭天旷如”。诗人对石壁和栈道的描写,凸显出山居的险峻与奇特。
在故居遗迹中,诗人感叹岁月的沧桑,“遗址委榛莽,约略存阶除”,昔日的丰碑已字迹模糊,“丰碑不可读,字剥苔藓余”。他向野老询问,倾听关于先贤的故事,感慨“先辈一抔土,枫叶吹蘧庐”,表达对黄庭坚文才的敬仰和对其故居凋零的惋惜。
最后,诗人以“文章不可死,故宅无完区”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表达了对黄庭坚精神的怀念。在告别时,他再次拜祭,想象黄庭坚当年的风雅生活,“再拜想元祐,箬影清扶疏”。结尾处的“白杨枯萧萧,天籁生长嘘”则以自然之景收束,寓含着时光流转和生命的永恒主题。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人趣可学道,乃为淫事苦。
生那落迦中,方无淫欲乐。
众生如犛牛,爱此贪欲尾。
异哉两童子,藕花中化生。
对天龙鬼神,作大师子吼。
我若从今始,起于贪欲心。
是则为欺诳,十方一切佛。
以是因缘故,證色身三昧。
我亦于今日,复作师子吼。
若从今日始,不断贪欲心。
是则为灭绝,十方三世佛。
愿如二大士,持心等虚无。
太虚有殒坏,众生界有尽。
我此愿不尽,稽首平等慈。广大同体悲。
于刹刹尘尘,證我作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