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破何年合,珠沈几日还。
空明歙溪石,行列婺州山。
雁泊宵仍警,虫哀夜不閒。
传呼语舟子,移楫近前湾。
镜破何年合,珠沈几日还。
空明歙溪石,行列婺州山。
雁泊宵仍警,虫哀夜不閒。
传呼语舟子,移楫近前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十四夜月(其二)》。诗中以镜破和珠沉为起兴,象征着时光流转,物换星移。"镜破何年合"暗示了世事无常,而"珠沈几日还"则表达了对往昔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期待。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自然,描绘了空明的歙溪石和婺州山的排列,借月光下的山水静谧,寓言人生的短暂与永恒。
"雁泊宵仍警,虫哀夜不閒"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大雁栖息时仍保持警惕,虫鸣声声,显得夜晚并不宁静,暗含人生旅途中的忧虑与不安。最后,诗人通过"传呼语舟子,移楫近前湾"的动作,表达了想要在月色下寻找片刻安宁的愿望,希望靠近岸边的湾处停泊,暂时避开世事的纷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夜景色为背景,寓言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危哉穆陵关,高出众山顶。
地势愈觉宽,天宇相回迥。
林木何萧森,首夏风色冷。
山楼试一登,眺览恣遐骋。
沂岱环西阴,淮海接南岭。
齐州走北川,扶桑控东影。
道里会一门,山川挈要领。
缅思千古前,豪伯互吞并。
齐履空复然,秦蚕已侵境。
干戈被长峦,生民困鱼鼎。
于今天道旋,四裔守安静。
山行昼落然,水宿夜无警。
顾我观风人,符节得屡秉。
作诗纪兹行,传与山将永。
置酒清轩下,衣冠聿来萃。
皆我同朝士,各有禄与位。
昩爽趋在公,日夕还未至。
属兹岁除暇,一觞聊共醉。
匪徒展间阔,亦复解劬瘁。
平生所相好,岂不在名义。
中和诚可则,贪鄙诚可戒。
僶勉以自强,前脩庶足跂。
昭代鲜遗逸,夫人尚沉沦。
岂无乘时志,华发有慈亲。
倾家具甘旨,励操守清贫。
蹉跎四十载,抱洁将终身。
嗟我愧非才,叨陪侍从臣。
荐章岂所惜,知子情未伸。
沧海风霜晚,故苑芳华新。
勉焉慎自保,綵服高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