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平山谒范文正祠登白云亭》
《天平山谒范文正祠登白云亭》全文
宋 / 叶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为谒先儒马鬣茔,倚藤得得上天平。

直疑寺外崚嶒石,犹是胸中数万兵。

松障四开心目快,山泉一歃骨毛清。

坐间恰动思亲念,隐隐白云何处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iānpíngshānfànwénzhèngdēngbáiyúntíng
sòng / yīn

wèixiānlièyíngténgshàngtiānpíng

zhíwàilíngcéngshíyóushìxiōngzhōngshùwànbīng

sōngzhàngkāixīnkuàishānquánshàmáoqīng

zuòjiānqiàdòngqīnniànyǐnyǐnbáiyúnchùshēng

翻译
我来拜谒先儒的坟墓,手扶藤蔓登上天平山。
简直怀疑眼前这峻峭的石头,像是他胸中的万千兵马。
松树环绕开阔了视野,让人心情舒畅,山泉一饮,连肌肤都感到清凉。
静坐之间,思念亲人的情感油然而生,远处的白云似乎在诉说着他们的踪迹。
注释
谒:拜谒,拜访尊敬的人的陵墓或祠堂。
马鬣:古代对坟墓上的草丛的称呼,象征死者。
崚嶒:形容山石高峻不平。
心目快:心情愉快,视野开阔。
一歃:一饮,指饮水。
隐隐:隐约,不明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寻找内心平静与精神寄托的情景。诗的开篇“为谒先儒马鬣茔,倚藤得得上天平”通过对古代贤者的祭祀和攀附藤蔓以达到天地之间的平衡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导师的敬仰以及追求心灵自由与安宁的愿望。

“直疑寺外崚嶒石,犹是胸中数万兵”则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仍存有的纷扰和斗争,这些困扰如同寺院之外错综复杂的山石一样,需要通过个人修养来平息。

“松障四开心目快,山泉一歃骨毛清”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身心愉悦。松树成篱,视野开阔,心灵得以舒展;山间清泉,清凉甘甜,使得身心得到净化。

“坐间恰动思亲念,隐隐白云何处生”则是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不禁产生了对亲人的思念。白云在此成为诗人情感寄托,也许是诗人希望自己的思念随着飘逸的白云到达远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宁静与内心平衡的追求,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亲情的深切思念。

作者介绍

叶茵
朝代:宋   字:景文   籍贯:吴江笠泽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猜你喜欢

六桥行·其一西湖

芙蓉苑。记试酒清狂,亸鞭游遍。翠红照眼。

凝芳露、洗出青霞一片。垂杨两岸。

窥镜底、新妆深浅。

应料似、锦帐行春,三千粉春矜艳。

邂逅系马堤边,念玉笋轻攀,笑簪同欢。岁华暗换。

西风路、几许愁肠凄断。仙城梦黯。

还又是、六桥秋晚。凝望处,烟淡云寒,人归雁远。

(0)

题清芬阁

风雅久沦落,哇淫肆自陈。

波澜嗟已靡,汗漫□无津。

纷葩混仙蕊,谁可识清真。

先生李郑辈,□态非拟伦。

后生不识事,愈非句愈珍。

至今桐庐水,相与流清新。

蝉联十一世,奕叶扶阳春。

十年问御史,邂逅章江滨。

自惭无所有,衰叹徒欣欣。

樽酒发狂笑,微言入典坟。

稍稍窥绪馀,每每露经纶。

因知相有术,源委本清淳。

(0)

效颦十解.四字令·其一拟花间

眉消睡黄。春凝泪妆。玉屏水暖微香。听蜂儿打窗。

筝尘半妆。绡痕半方。愁心欲诉垂杨。奈飞红正忙。

(0)

春日杂兴五首·其五

料峭寒犹薄,阴云带晚烟。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天。

日永消香篆,愁浓逼酒船。

为君借馀景,收拾赋新篇。

(0)

桃花

江衔洞庭急,君山屹半川。

别知江有国,大率水多仙。

环绕八百里,洪濛十万年。

晚春桃正碧,南客晓浮船。

(0)

孟子.生忧患死安乐

路向平夷多折轴,或因危阻遂安全。

吉凶岂必皆由命,畏玩之中各有天。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