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行处近,白社到来稀。
城化途犹是,台倾殿已非。
香泉流壑冷,花雨入林微。
何事乌栖尽,僧船载月归。
青山行处近,白社到来稀。
城化途犹是,台倾殿已非。
香泉流壑冷,花雨入林微。
何事乌栖尽,僧船载月归。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登临灵岩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沧桑感与自然之美。
首联“青山行处近,白社到来稀”,以“青山”象征历史的久远与自然的永恒,“白社”则暗指曾经繁华的村落或寺庙,如今人迹罕至,表达了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颔联“城化途犹是,台倾殿已非”,通过对比“城化途”的依旧和“台倾殿”的不再,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让人感受到物是人非的悲凉。
颈联“香泉流壑冷,花雨入林微”,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清的画面。香泉在山谷中流淌,显得格外寒冷,花雨轻柔地落入林间,却显得微不足道。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慨。
尾联“何事乌栖尽,僧船载月归”,以“乌栖尽”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前文的“白社到来稀”相呼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思考。同时,“僧船载月归”则给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慰藉的感觉,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