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岁中秋月倍圆,海南母蚌太鼾眠。
明珠一夜无人管,迸向谁家壁上县。
昨岁中秋月倍圆,海南母蚌太鼾眠。
明珠一夜无人管,迸向谁家壁上县。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葡萄(其四)》。诗中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中秋之夜,海南母蚌因过于酣睡而未能产出珍珠,导致一颗明珠遗落,不知落入何家,悬挂在墙壁之上的情景。
通过“昨岁中秋月倍圆”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时间限定在了中秋之夜,强调了这个特定时刻的圆满与美好。接着,“海南母蚌太鼾眠”则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母蚌的沉睡状态,仿佛它在梦中错过了产出珍珠的机会。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不可预测性,也蕴含了对人生机遇稍纵即逝的感慨。
“明珠一夜无人管,迸向谁家壁上县”这两句更是点睛之笔,将一颗未被发现的明珠比喻为遗失的珍宝,它在夜深人静之时意外掉落,最终不知归于哪户人家的墙壁之上。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命运无常、偶然与必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想象力,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哲理的探索与思考。
符离之民难与居,五年坐此如囚拘。
比屋生涯但剽劫,诸生学问只乡闾。
南邻经年不相见,北里虽见复粗疏。
窄衣小帽走尘土,也复生貌施襟裾。
对此自然忧气满,疾病日益何由除。
君不见图经所记又可哀,此州自古无贤才。
人生百岁能几何,顾我把酒胡不歌。
穷通大抵梦南柯,我复梦中多蹉跎。
自古英雄亦何有,往事纷纷不如酒。
嗟予真得酒中趣,几度尊前揖星斗。
病起槐阴鹦已老,今日相逢还草草。
匆匆数日是行人,且向尊前一倾倒。
人生乐事亦难并,明月清风况都好。
几年头角翳蒿莱,今日宁辞尽一杯。
好向明时聊自试,莫缘荒径忆归来。
白头休叹从人后,青眼多应为汝开。
老去岂堪频作恶,风帆目断首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