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全文
唐 / 杜牧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玉函怪牒锁灵篆,紫洞香风吹碧桃。

老翁四目牙爪利,掷火万里精神高。

霭霭祥云随步武,累累秋冢叹蓬蒿。

三山朝去应非久,姹女当窗绣羽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chùshìchángyùn
táng /

hánguàidiésuǒlíngzhuàndòngxiāngfēngchuītáo

lǎowēngzhuǎzhìhuǒwànjīngshéngāo

ǎiǎixiángyúnsuílèilèiqiūzhǒngtànpénghāo

sānshāncháoyìngfēijiǔchàdāngchuāngxiùpáo

注释
玉函:神秘的盒子。
怪牒:奇异的符录。
灵篆:神秘的咒文。
紫洞:紫色的洞穴。
香风:香气四溢的风。
碧桃:鲜艳的桃花。
老翁:年迈的老人。
四目:双目炯炯有神。
牙爪:锋利的牙齿和爪子。
掷火:投掷火焰。
精神高:精神饱满。
霭霭:云雾缭绕的样子。
祥云:吉祥的云彩。
步武:步伐。
秋冢:秋日的坟墓。
蓬蒿:杂草。
三山:传说中的仙山。
朝去:前往。
姹女:美丽的少女。
当窗:在窗边。
绣羽袍:刺绣羽衣。
翻译
玉函中藏着奇异的符录,紫洞中吹拂着清香的桃花风。
老翁眼神锐利如鹰,爪牙锋利无比,他的火焰投掷能达万里,精神饱满高傲。
祥云笼罩着他的步伐,看到满目荒凉的秋日坟冢,不禁感叹丛生的蓬蒿。
他不久将前往三山仙境,那里的仙女正坐在窗前刺绣美丽的羽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名为《赠李处士长句四韵》。从艺术风格和意境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玉函怪牒锁灵篆,紫洞香风吹碧桃。”这两句话通过对神秘事物的描述,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玉函、灵篆都是古代用来封存重要物品或信息的器具,这里用它们来形容一个超自然的世界,而紫洞香风和碧桃则增加了这一幻想空间的生动与美丽。

接着,“老翁四目牙爪利,掷火万里精神高。”这两句描绘了一位仙者或道士的形象。老翁四目、牙爪利强调了其超凡脱俗的特征,而掷火万里的动作则展示了他非凡的法力和精神状态。

再下来,“霭霭祥云随步武,累累秋冢叹蓬蒿。”这两句诗通过对仙者的行动描述,进一步强化了其与常人不同的境界。霭霭祥云象征着吉祥和神圣,而累累秋冢则是仙者修炼之地的描绘。

最后,“三山朝去应非久,姹女当窗绣羽袍。”这两句诗透露出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三山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山,而“姹女”则是仙界美丽女子的代称,当窗绣羽袍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仙界生活的情趣和美好。

整体来看,杜牧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超自然世界的无限向往和深刻理解,同时也展示了其精湛的词汇选择和构思布局。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朝代:唐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辰:公元803-约852年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王地曹初至同蔡比部携酒访于徐氏园居

洛阳年少似君稀,谁道多才与世违。

得罪一从燕市别,衔恩重向越乡归。

无言契阔惟倾酒,到处风尘任满衣。

为视园林今夜鹊,绕枝犹自共南飞。

(0)

晓出左掖赠吴纯叔同年

佩声初散紫宸朝,仙侣同携数并镳。

缈缈凤凰回日驭,翩翩鳷鹊隔云霄。

诗成贾至香犹在,文似相如渴未消。

君署玉堂非忝窃,余从兰省慰招邀。

(0)

顾姊挽词二首·其一

化俗推慈范,宜家著令猷。

行齐淑女伴,才比丈夫流。

白日开新兆,苍梧从故丘。

曾闻入朝语,悟主在无求。

(0)

经石湖登治平僧舍

野兴临湖上,春光到寺中。

曲房岩际掩,幽径竹间通。

阅水知流止,看花悟色空。

同游数王谢,曾为访支公。

(0)

送孙生北上拜爵

生子当如仲,孙郎更少年。

丹书藏秘府,兵法守遗篇。

仗剑都门外,扬帆春水前。

铭勋会须早,塞上正烽烟。

(0)

四月八日赞佛

四禅开孟月,八解应芳辰。

香梵迎祥盖,灯筵候法轮。

观空成彼岸,戒寂示来津。

髣髴金光里,如来此现身。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