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喜读书,晚悔昔草草。
迨今得书味,又恨身已老。
渊明非生面,稚岁识已早。
极知人更贤,未契诗独好。
尘中谈久睽,暇处目偶到。
故交了无改,乃似未见宝。
貌同觉神异,旧玩出新妙。
雕空那有痕,灭迹不须扫。
腹腴八珍初,天巧万象表。
向来心独苦,肤见欲幽讨。
寄谢颍滨翁,何谓淡且槁。
少年喜读书,晚悔昔草草。
迨今得书味,又恨身已老。
渊明非生面,稚岁识已早。
极知人更贤,未契诗独好。
尘中谈久睽,暇处目偶到。
故交了无改,乃似未见宝。
貌同觉神异,旧玩出新妙。
雕空那有痕,灭迹不须扫。
腹腴八珍初,天巧万象表。
向来心独苦,肤见欲幽讨。
寄谢颍滨翁,何谓淡且槁。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读渊明诗》。杨万里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唐代诗人王之涣(别称渊明)的深刻欣赏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反思。
诗中的“少年喜读书,晚悔昔草草”表现了诗人年轻时对读书的热爱,以及到了晚年才意识到过去学习上的疏忽。接着,“迨今得书味,又恨身已老”则表达了即使现在能够领悟到书籍的深意,也为自己的年迈而感到遗憾。
“渊明非生面,稚岁识已早”中,诗人提及王之涣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而且从小便表现出过人的才华。紧接着,“极知人更贤,未契诗独好”表达了对渊明诗歌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出自己虽然识别到了渊明诗歌的卓越,但在创作上仍有不足。
“尘中谈久睽,暇处目偶到”则是说诗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偶尔得到一些灵感,“故交了无改,乃似未见宝”表达了对旧友和旧事的怀念,即使时间流逝,但这些记忆仍旧如同珍宝一般。
“貌同觉神异,旧玩出新妙”则是说尽管形式上看似平常,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却是独特的,能够不断地从中发现新的趣味。“雕空那有痕,灭迹不须扫”中的“雕空”指的是雕刻和虚空,意思是诗人在创作时并不追求华丽的形式,而是追求内涵的深度,不需要过多修饰。
最后,“腹腴八珍初,天巧万象表”则是说诗人的胸中充满了丰富的知识和才华,如同腹中的宝藏一般。而“向来心独苦,肤见欲幽讨”则是在说过去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经历了很多困难和痛苦,但现在已经能够从这些经历中汲取养分。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杨万里对王之涣诗歌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成长的反思,也体现了他对于诗词创作的独到见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南宋时期文人之间相互的尊重和文学追求的高峰。
朝来谩与儿曹语,欲看群峰插天宇。
携筇直上君子堂,出门复向东屯去。
东屯田舍翁,邂逅成宾主。
谓予始生朝,杯盘各棋布。
须臾剥啄者为谁,珠玉怀中来举似。
满堂宾客且停杯,看我莲桃罗十数。
感君厚意兴转逸,百斛琼浆当鲸吸。
造物亦何意,万品齐结实。
休论脩与短,大是空中色。
但愿双桥茅屋成,款段从君岂终极。
文章万言抵杯水,世上虚名徒尔耳。
我常自笑一生痴,那更将痴笑群子。
大屋沈沈馀百年,到今所阅知几士。
看渠得失自偶然,其间悲喜从何起。
君闻我言亦大笑,为说万事总如此。
□□□□□□□,□□□□□□□。
急须了却公家事,门外不知春有几。
□□□□□□□,□□□□□□□。
□□□□□□□,飞雨时闻打窗纸。
他年万一复相从,未必从容今日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