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兴临湖上,春光到寺中。
曲房岩际掩,幽径竹间通。
阅水知流止,看花悟色空。
同游数王谢,曾为访支公。
野兴临湖上,春光到寺中。
曲房岩际掩,幽径竹间通。
阅水知流止,看花悟色空。
同游数王谢,曾为访支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湖畔寺庙的宁静与深邃之感。首句“野兴临湖上,春光到寺中”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湖光春色映入眼帘,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馈赠。接着,“曲房岩际掩,幽径竹间通”两句,通过描述曲折的小屋隐藏在岩石之间,幽静的小路穿梭于竹林之中,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神秘。
“阅水知流止,看花悟色空”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流水虽逝,却能让人体会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花朵虽美,但终会凋零,以此引申出对人生无常和空性的思考。最后,“同游数王谢,曾为访支公”两句,提到了古代文人雅士王导、谢安以及高僧支遁的名字,暗示了诗人与这些历史人物的精神共鸣,以及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