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閒无事日偏长,趺坐披襟纳晚凉。
有客弹琴梅尽落,逢僧说偈旆初扬。
林幽处处啼娇鸟,风静枝枝送畹香。
明日有怀须共勉,肯教苏子独留芳。
昼閒无事日偏长,趺坐披襟纳晚凉。
有客弹琴梅尽落,逢僧说偈旆初扬。
林幽处处啼娇鸟,风静枝枝送畹香。
明日有怀须共勉,肯教苏子独留芳。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在西湖边避暑的悠闲生活,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首句“昼閒无事日偏长”,开篇即点出夏日白昼悠长的特点,闲适之情溢于言表。接着“趺坐披襟纳晚凉”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盘腿而坐,敞开衣襟享受晚风带来的清凉,营造了一种自在舒适的生活场景。
“有客弹琴梅尽落”和“逢僧说偈旆初扬”两句,分别通过客人的弹琴和僧人的说法,展现了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琴声悠扬,似乎让周围的梅花都为之飘落,而僧人的话语则如同旗帜初展,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
“林幽处处啼娇鸟,风静枝枝送畹香”描绘了一幅自然美景,幽静的树林中,鸟儿欢快地啼叫,清风拂过,树枝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花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意境。
最后,“明日有怀须共勉,肯教苏子独留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日子的期待与憧憬,希望与友人共同勉励,不让苏轼那样的文人雅士独自留下芬芳,暗含着对友情和文化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避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和文化的珍视,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柳弄鹅黄,又一番、春来时候。
景物重新催趱,岁华驰骤。
肯将花柳著青春,何故风波催白首。
悲欢算定看人忙,牛马走。燕语还,依旧主。
莺啼却,怜青昼。莺莺燕燕弄人愁,天曾知否。
梦寐牵缠人世事,死生笼络乾坤手。
看破来、两字兴亡,吾何有。
巫云驻影红,湘水留痕绿。好腰偏绰约、轻纨束。
横波一点,占断千行玉。
绣帘才半揭,那许消魂,烟朝月夕偷宿。
相逢瞥眼,便是相看熟。避人归僻径、青蛾蹙。
金蝉小整,风动惊银竹。重到回廊曲。
细晕红潮,恰如初醉醽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