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瑀老窗间》
《次韵瑀老窗间》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晴窗汲水养菖蒲,谁识前身是佛图。

竟日不知园外事,耳明钟鼓唤斋盂。

(0)
翻译
在明亮的窗户下汲取清水来养育菖蒲,
又有谁知道它从前曾是佛塔的模样。
注释
晴窗:明亮的窗户。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古人常用于室内装饰。
前身:指菖蒲过去的形态或身份。
佛图:佛教中的佛塔,象征着佛法和修行。
竟日:整天,一整天。
园外事:指园子外面发生的事情。
耳明:形容耳朵灵敏,听得清楚。
钟鼓:寺庙中报时的钟声和鼓声。
唤斋盂:召唤僧人进餐,斋盂是盛食物的器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静坐养生的景象。开头“晴窗汲水养菖蒲”展示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阳光透过窗棂,主人公在此种植菖蒲,用心照料。这不仅是对自然美好的一种欣赏,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成长过程的关注。

“谁识前身是佛图”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思考。这里的“佛图”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轮回观念,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对生死轮回的豁达和超然。它暗示诗人对自己过去生命状态的无知,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竟日不知园外事”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隔绝与超然的意境。主人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于外界的事务毫不知情。这不仅是对外部喧嚣的一种拒斥,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内心世界的珍视。

“耳明钟鼓唤斋盂”则描绘了一个清晰可闻的声音画面。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及清晨寺庙中钟声和打击斋盂的声音,传递出一种时间流转和日常生活的节奏。尽管是外界的声音,但在诗人的笔下,这些声音也被纳入了他的静谧世界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生命、时间和精神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享受孤独与宁静生活的情怀。这样的意境,不仅是对个人内在世界的一种表达,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烦恼的一种逃离与超越。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题段吉先小景三首·其三

碧天无际日悠悠,风静沙平不见洲。

彭浪矶边亦如此,危峰独木系扁舟。

(0)

喜张仲景范与蔡仲见过

昔游房相湖,乃适与子逢。

迨其景将入,不尽湖所穷。

今子联翩来,二难复相从。

散策破莓苔,循池咏芙蓉。

子勿谓池小,托之儋耳翁。

名重觉景胜,人贤增地雄。

老夫实自庆,得为使君公。

饮食玻璃江,日汲水一钟。

洗我昆崙心,充我云梦胸。

巾车且少留,乐当与子同。

径幽木阴茂,土腴莲实丰。

凌波挽碧茎,剪房剥青蓬。

吾兄犹在远,按节临泸戎。

吾亦思飘然,摄身乘清风。

(0)

喜汤子才永丰筑室成

颜子在陋巷,端居亦何难。

家有郭外田,足以给一箪。

今我客四方,衣食于县官。

罢则无所归,奔走殊未安。

闻君筑室成,内热自长叹。

近村争相助,老幼常聚观。

斲者来运斤,圬者来持镘。

经始曾几时,烂然皆雘丹。

更须蓻嘉木,竹已青檀栾。

藩篱护封植,勿令牛斗残。

(0)

清晨坐堂上

清晨坐堂上,文书常满前。

皆自公府来,徵发何纷然。

不闻问养民,但闻横索钱。

按籍为之课,独求最多年。

孰知人困穷,岂有力贸迁。

商不愿出途,农不愿授田。

居者转沟壑,行者死道边。

此罪在郡县,恩泽壅不宣。

公府不我责,所贵为货泉。

长使货泉在,吏曹同晏然。

(0)

节往

节往天始肃,地炎霜尚微。

静闻木叶下,晴见荻花飞。

积水蛤犹吠,并邻鸡正肥。

孤云吾所羡,独有故山归。

(0)

寻梅花尚未有开者

问讯溪头树,如何殊未春。

亦应心老大,不逐世陈新。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