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登润州城楼》
《秋日登润州城楼》全文
唐 / 李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虚楼一望极封疆,积雨晴来野景长。

水接海门铺远色,稻连京口发秋香。

鸣蝉历历空相续,归鸟翩翩自著行。

吟罢倚栏深有思,清风留我到斜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里登上润州城楼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深长思绪。开篇“虚楼一望极封疆”直接将读者带入高远的视角,从城楼之上眺望到边疆的地界,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积雨晴来野景长”则描绘了一场雨后的晴朗天气,雨水洗净了大地,使得秋日的风光更显得清新而迷人。

接下来的“水接海门铺远色,稻连京口发秋香”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景致。这里的“水接海门”指的是河流与海相连,其广阔的水域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一片辽远的色彩。而“稻连京口发秋香”则是对秋天丰收场景的描绘,金黄色的稻谷从京城口外延伸开来,散发出秋天特有的成熟气息。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生灵的活动和内心的情感。“鸣蝉历历空相续”用蝉虫的鸣叫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归鸟翩翩自著行”则描绘出秋天归巢的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似乎在诉说着它们对家的思念。

最终,“吟罢倚栏深有思,清风留我到斜阳”表达了诗人在登楼吟咏后,依栏而立,对眼前美景和心中所思产生了共鸣。这里的“斜阳”指的是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西沉,这个时刻往往容易引起人们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意境交融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一个秋天的午后,在高楼之上感受风光与心灵的交响。

作者介绍

李中
朝代:唐   字:有中   籍贯:江西九江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感寓六首·其五

严霜陨奥草,蛇虺去所依。

可惜蕙兰花,与之共颓萎。

顾此悲世运,泫然涕交颐。

(0)

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

劳生属时艰,将老萃忧戚。

风尘隘九野,何土为乐国?

兹邦控吴越,名胜闻自昔。

湖山竞奇丽,物产亦充斥。

交游尚质俭,而不事华饰。

况有良友朋,时来慰岑寂。

全家免寒饿,几欲忘旅客。

胡为复舍此,僶俛就行役。

轩车远追送,酒至泪辄滴。

还乡人所乐,我独愁苦剧。

故山有松柏,摧折为荆棘。

岂无骨肉亲,太半生死隔。

此语不可闻,此景那堪觌。

愁情如波涛,澒洞胸与臆。

伫立向穹苍,一叹双鬓白。

(0)

吴子夜四时歌·其二

睡起珊瑚枕,微风度屧廊。

芙蓉最高叶,翻水洗鸳鸯。

(0)

午日访沈元圭席上次黄舜臣所赋诗韵

一帘葵锦烂晴霞,五色丝虹映臂纱。

玄药自消头上雪,绛榴谁插鬓边花。

茶烹石鼎从施禁,诗写蛮笺学破邪。

不是西山黄石叟,难寻东老地仙家。

(0)

挽樊参政

中台侍御新参省,南纪妖星正合围。

主将向来推右族,汉人那得预戎机。

戈麾落日先身死,云惨青山未骨归。

惟有鄂王双宰木,岁寒流水远含辉。

(0)

看梅漫成三首·其三

野人不省爱梅好,弃在荒篱荆棘边。

细雨东风欲零落,我来相见一潸然。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