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登大石楼,雅爱小石室。
欠伸欲打头,睡卧可舒膝。
明洁意自宽,深沉境逾寂。
藏春绝严风,生秋无畏日。
天设世莫知,神工鬼有力。
幼舆饱丘壑,马融富书籍。
洞门何尝扃,俗客自灭迹。
谁欤助微吟,幽虫声唧唧。
时登大石楼,雅爱小石室。
欠伸欲打头,睡卧可舒膝。
明洁意自宽,深沉境逾寂。
藏春绝严风,生秋无畏日。
天设世莫知,神工鬼有力。
幼舆饱丘壑,马融富书籍。
洞门何尝扃,俗客自灭迹。
谁欤助微吟,幽虫声唧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石室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对自然的喜爱和内心世界的宁静。开篇“时登大石楼,雅爱小石室”表明诗人偶尔攀登高耸的石楼,却更喜欢自己那简朴的小石室。这些建筑不仅是物理空间,也象征着诗人的精神居所。
“欠伸欲打头,睡卧可舒膝”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小石室中的悠然自得,无拘无束。他的身体语言——微微伸懒腰、躺卧于石室之中,都透露出一种放松和满足。
“明洁意自宽,深沉境逾寂”则从心灵层面刻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清净无为的状态下,他的心态自然宽广,而那种深邃和宁静,则是超越世间喧嚣所达到的境界。
“藏春绝严风,生秋无畏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融合。他不畏惧季节更迭,无论是春天的风还是秋天的太阳,都不能干扰他的宁静和喜悦。
“天设世莫知,神工鬼有力”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认可,这里的“天设”指的是自然界的安排,而“神工鬼有力”则是对自然之美和其不可思议之力的赞叹。
诗中的“幼舆饱丘壑,马融富书籍”可能是在比喻自己与古人马融一样,对知识和书籍有着无尽的渴望,而“洞门何尝扃,俗客自灭迹”则是说他愿意长久地隐居于自然之中,不愿意被世俗之事打扰。
最后,“谁欤助微吟,幽虫声唧唧”展现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艺术创作和对大自然的倾听。他可能是在寻求与他同样享受自然之美者的共鸣,而“幽虫声唧唧”则是自然界中最柔和的声音,成为了诗人心灵深处的音乐。
严风吹衣落南土,手批■猱藉封虎。
缘山跨谷三里城,架竹编茆百家聚。
天公似为羁人谋,闭藏佳境城东陬。
介然用之便成圃,下视更得夫容州。
水间木末高下照,名字既同形亦肖。
自从羸豕伏群龙,红白相辉转明耀。
人怜风雪拘系之,委弃衰草蟠寒泥。
谁知烱烱含内美,正于槁瘁生光辉。
大书三字为吹送,唤起渠阳百年梦。
却疑二华痴绝人,身既隐矣名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