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
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
岸觜冲波,篱根受叶,野径通村市。
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
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
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
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
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
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
岸觜冲波,篱根受叶,野径通村市。
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
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
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
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
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
这首诗名为《湘月·念奴娇》,出自南宋词人张炎之手。诗中融合了对远古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现实中的孤独感慨,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 这几句描绘了词人独自徜徉于自然之中的景象,心中装载着天地万物,将自己封闭在深邃的书房内,观赏窗外星辰与飞鸥,感受着秋天特有的萧瑟气息。
"岸觜冲波,篱根受叶,野径通村市。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 诗中继续描绘自然景色与词人孤寂的情感。岸边的水波、篱笆间的落叶,都是对静谧生活的刻画。而“堪叹敲雪门荒”一句,则透露出一种时代久远、物是人非的哀愁。
"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 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古代美好时光的怀念,即便是在现实中仍有一些可留恋之处,但已无法与历史上的清净游历相比。
"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 诗篇的最后,词人面对落日和淡远的云彩,在芦花丛中追逐着光影,心中萌生归隐的愿望,想要割舍一部分尘世纷争。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精美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以及对于历史与时光流逝的无尽哀愁。
王子耽玄言,贤豪多在门。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树色老荒苑,池光荡华轩。
此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
埽拭青玉簟,为余置金尊。
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
何时复来此,再得洗嚣烦。
送别枯桑下,凋叶落半空。
我行懵道远,尔独知天风。
谁念张仲蔚,还依蒿与蓬。
何时一杯酒,更与李膺同。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
歌动白纻山,舞回天门月。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
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
至今西二河,流血拥僵尸。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
赖得契宰衡,持钓慰风俗。
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
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唐·李白】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歌动白纻山,舞回天门月。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至今西二河,流血拥僵尸。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赖得契宰衡,持钓慰风俗。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
https://shici.929r.com/shici/Ffu8k.html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