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愁绪和报国之志。开篇两句“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述,营造出一幅广阔而深遂的画面,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渺茫。
接下来的“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不仅要割舍对家人的情感牵挂,更有为国家担忧的深沉情怀。这里的“慈亲恋”和“报国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道与忠诚的双重要求。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则是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抚慰之情。这两句通过对风、光、水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逸乐和心灵的自在。
最后,“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这句话里蕴含着诗人对于清廉自守的自诩。即使是在炎热的五月,仍旧需要披上衣裳的人,也应该明白不能因贪图富贵而失去节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作为士人的高洁品格和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
膝下谁为伴。最堪怜、蓬窗三度,凄凉景换。
红日照江空绮丽,更觉哀心萦乱。
却镇日、泪珠成串。
远望琼山云雾隐,愿长梯、渡我登天畔。
情自决,意无绊。尘中渣沥偏难断。
恨征途、终朝荏苒,奈何能惯。
谢尔闱前仍黯侍,不令病魔重染。
又风雨、阴晴能转。
郁结悲肠如惹絮,看茫茫、海水都难浣。
帆影动,已行半。
寒雨宵深,独坐绳床,悽然自思。
忆荆钗典尽,非关沽酒,银镫话冷,为助翻诗。
病少姑怜,贫还儿累,弱骨愁肠强自支。
黔娄妇,叹华年更短,未展双眉。白头紫诰相违。
又岂料、瑶簪堕一枝。
想夜台风冻,罗衾渐惯,香魂步怯,纸帐来迟。
世外孤零,人间憔悴,两地情怀两地知。
无眠夜,对茶瓯镜匣,依旧年时。
如此长宵,听雨听风,回肠自支。
想兰房遗挂,久萦烟网,花魂偷返,又杳天涯。
旅枕秋凉,残灯梦瘦,莫道瑶宫总不知。
分明见,是云鬟似旧,絮语迟迟。相逢慢诉相思。
问碧海鲸波鹤怎携。
叹玉箫红泪,空沾絮果,檀奴青鬓,尚恋尘丝。
钿盒三生,银槎万里,到死相依更不离。
翻然醒,记一声珍重,仙去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