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巧玲珑,一团香雪。亭亭时恐东风折。
绿波翻影澹涟漪,娇含晓露迷蜂蝶。
不近红妆,偏怜明月。西池昨夜新开彻。
芳心何事万丝萦,秋风情薄催离别。
天巧玲珑,一团香雪。亭亭时恐东风折。
绿波翻影澹涟漪,娇含晓露迷蜂蝶。
不近红妆,偏怜明月。西池昨夜新开彻。
芳心何事万丝萦,秋风情薄催离别。
这首《踏莎行·白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莲的美丽与哀愁。开篇“天巧玲珑,一团香雪”,以“玲珑”形容白莲的精致,以“香雪”比喻其洁白芬芳,形象地勾勒出白莲的外在美。接着“亭亭时恐东风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白莲以生命,表达了对白莲在春风吹拂下可能受损的担忧,增添了诗的意境。
“绿波翻影澹涟漪,娇含晓露迷蜂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白莲在晨光中沐浴露珠,吸引蜜蜂蝴蝶的情景,展现了白莲的生机与活力。而“不近红妆,偏怜明月”则通过对比,突出了白莲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独特魅力,更添几分高洁之感。
“西池昨夜新开彻”一句,将白莲置于广阔的池塘背景之中,暗示其生长环境的广阔与自由。最后,“芳心何事万丝萦,秋风情薄催离别”两句,以白莲的内心情感为线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与哀愁,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沉。
综上所述,《踏莎行·白莲》不仅描绘了白莲的外在之美,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三江五湖口,地与天不隔。
日月所蔽亏,东西渺然白。
漫漫浸北斗,浩浩浮南极。
谁投此虹蜺,欲济两间阨。
中流杂蜃气,栏楯相承翼。
初疑神所为,灭没在顷刻。
晨兴坐其上,傲兀至中昃。
犹怜变化功,不谓因人役。
今君持酒浆,谈笑顾宾客。
颇誇九州物,壮丽此无敌。
荧煌丹砂柱,璀璨黄金壁。
中家不虑始,助我皆豪殖。
喟予独感此,剥烂有终极。
改作不可无,还当采民力。
襟带大江左,平望见三州。
凿空遗迹,千古奇胜米公楼。
太守中朝耆旧,别乘当今豪逸,人物眇应刘。
此地一尊酒,歌吹拥貔貅。楚山晓,淮月夜,海门秋。
登临无尽,须信诗眼不供愁。
恨我相望千里,空想一时高唱,零落几人收。
妙赏频回首,谁复继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