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五湖口,地与天不隔。
日月所蔽亏,东西渺然白。
漫漫浸北斗,浩浩浮南极。
谁投此虹蜺,欲济两间阨。
中流杂蜃气,栏楯相承翼。
初疑神所为,灭没在顷刻。
晨兴坐其上,傲兀至中昃。
犹怜变化功,不谓因人役。
今君持酒浆,谈笑顾宾客。
颇誇九州物,壮丽此无敌。
荧煌丹砂柱,璀璨黄金壁。
中家不虑始,助我皆豪殖。
喟予独感此,剥烂有终极。
改作不可无,还当采民力。
三江五湖口,地与天不隔。
日月所蔽亏,东西渺然白。
漫漫浸北斗,浩浩浮南极。
谁投此虹蜺,欲济两间阨。
中流杂蜃气,栏楯相承翼。
初疑神所为,灭没在顷刻。
晨兴坐其上,傲兀至中昃。
犹怜变化功,不谓因人役。
今君持酒浆,谈笑顾宾客。
颇誇九州物,壮丽此无敌。
荧煌丹砂柱,璀璨黄金壁。
中家不虑始,助我皆豪殖。
喟予独感此,剥烂有终极。
改作不可无,还当采民力。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三江五湖交汇之地的垂虹亭,亭位处于天地之间,日月悬挂其上,东西辽阔无际。北斗星辰在眼前漫游,而南极星光则浩瀚无边。这不仅是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更蕴含着超越世俗、沟通天人之意。
诗中提到“谁投此虹蜺,欲济两间阨”,表达了作者对于这座亭子的神圣感和它能够连接天地、沟通两个世界的想象。"中流杂蜃气,栏楯相承翼"则描绘了亭子在水中的位置,以及它被各种气息和水生生物环绕的情景。
“初疑神所为,灭没在顷刻”表达了作者对于这座亭子的自然与非凡的赞叹,它仿佛是天神之作,但又转瞬即逝。"晨兴坐其上,傲兀至中昃"则写出了诗人早起坐在亭子里,从早到中午,一直沉浸在这份超然物外的情境中。
“犹怜变化功,不谓因人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对人力所不能及之事的感慨。而“今君持酒浆,谈笑顾宾客”则转向现实生活,描述了一场在亭子里举行的宴会,主人手持美酒,与宾客欢聚畅聊。
接下来的“颇誇九州物,壮丽此无敌。荧煌丹砂柱,璀璨黄金壁”描绘了亭子的宏伟与豪华,以及它的建筑材料和装饰,这些都显示出这座亭子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是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
最后,“中家不虑始,助我皆豪殖。喟予独感此,剥烂有终极”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对于这种壮丽场面感到独特的情感,这种情感在他看来是有限而珍贵的。而“改作不可无,還当采民力”则提出了一种对未来可能的改变和对民众力量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座亭子的壮丽景象,以及它与自然、人间美好事物之间的联系,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凡尘、追求永恒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未来变革和民众力量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