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室寡所忧,庶以摅永日。
诗书言理乱,偶诵邈无怿。
寂寞空宇中,惟与邻叟密。
浊酒聊共持,谁能念家室。
土室寡所忧,庶以摅永日。
诗书言理乱,偶诵邈无怿。
寂寞空宇中,惟与邻叟密。
浊酒聊共持,谁能念家室。
这首诗描绘了贫士在简陋居所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人身处“土室”,物质条件简陋,却能“摅永日”,即消磨时光,显示出一种超脱于物质追求之外的精神世界。
“土室寡所忧”一句,点明了居住环境的简陋,但诗人并未因此而忧虑,而是能够平静地面对。“庶以摅永日”,庶,希望之意;摅,抒发。诗人希望通过读书、思考来充实时间,达到心灵的满足。
“诗书言理乱,偶诵邈无怿”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他阅读诗书,试图理解世间的道理与纷扰,偶尔吟诵,却未能从中获得愉悦。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内心的孤独感。
“寂寞空宇中,惟与邻叟密”描绘了一幅孤独的场景。在空旷的宇宙间,诗人仅与邻近的老者相知,这种关系显得格外珍贵。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这份对老友的依赖与信任,显得尤为可贵。
“浊酒聊共持,谁能念家室”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在简陋的生活中,诗人选择与朋友共享一杯浊酒,以此来慰藉心灵,而不是沉溺于对家庭的思念。这既是对物质匮乏的一种淡然接受,也是对友情价值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贫士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珍惜友情、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对比下,诗人的情感世界得以细腻展现,引人深思。
束发逢世屯,怀恩抱明义。
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遂别鲁诸生,来从窦车骑。
追兵赴边急,络马黄金辔。
出入燕南陲,由来重意气。
自经皋兰战,又破楼烦地。
西北护三边,东南留一尉。
时过歘如云,参差不自意。
将军失恩泽,万事从此异。
置酒高台上,薄暮秋风至。
长戟与我归,归来同弃置。
自酌还自饮,非名又非利。
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
出逢平乐旧,言在天阶侍。
问我从军苦,自陈少年贵。
丈夫交四海,徒论身自致。
汉将不封侯,苏卿劳远使。
今我终此曲,此曲诚不易。
贵人难识心,何由知忌讳。
三考四岳下,官曹少休沐。
久负青山诺,今还获所欲。
尝闻玉清洞,金简受玄箓。
夙驾升天行,云游恣霞宿。
平明矫轻策,扪石入空曲。
仙人古石坛,苔绕青瑶局。
阳桂凌烟紫,阴萝冒水绿。
隔世闻丹经,悬泉注明玉。
前惊羽人会,白日天居肃。
问我将致辞,笑之自相目。
竦身云遂起,仰见双白鹄。
堕其一纸书,文字类鸟足。
视之了不识,三返又三复。
归来问方士,举世莫解读。
何必若蜉蝣,然后为局促。
鄙哉宦游子,身志俱降辱。
再往不及期,劳歌叩山木。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刺翠沈沈。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蟾影圭圆湖始波,楚人相别恨偏多。
知君有路升霄汉,独我无由出薜萝。
虽道危时难进取,到逢清世又如何。
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罢分符竹作闲官,舟冻肥河拟棹难。
食檗苦心甘处困,饮冰持操敢辞寒。
夜灯空应渔家火,朝食还依雁宿滩。
西奏血诚遥稽首,乞容归病老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