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瞻定光,犹在千峰顶。
非关游兴阑,大略前朝领。
东竺纵稍纡,槃阿有佳景。
曲折过几障,遂造真如境。
得逸身忘劳,虽暂意为水。
何必论今昔,看取风幡影。
上方瞻定光,犹在千峰顶。
非关游兴阑,大略前朝领。
东竺纵稍纡,槃阿有佳景。
曲折过几障,遂造真如境。
得逸身忘劳,虽暂意为水。
何必论今昔,看取风幡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东竺庵的探访与感悟。首句“上方瞻定光,犹在千峰顶”以仰视的角度,描绘了定光佛像位于群山之巅的壮丽景象,隐喻着精神追求的高远。接着,“非关游兴阑,大略前朝领”两句,表达了这不是因为游玩兴致减退,而是对前朝领地的深刻理解与领悟,暗示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东竺纵稍纡,槃阿有佳景”中,“东竺”指佛教圣地,这里象征着精神的归宿。“纡”字形象地描绘了前往此地的路途虽曲折,但沿途风景优美。接下来,“曲折过几障,遂造真如境”则描述了经过一番艰难跋涉后,终于到达了心灵的彼岸,即“真如境”,象征着精神上的觉醒与解脱。
“得逸身忘劳,虽暂意为水”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在精神的洗礼下,诗人仿佛获得了自由,忘记了世俗的劳苦,心境如同流水般清澈平和。最后,“何必论今昔,看取风幡影”则表达了诗人超越时空的感悟,认为不必纠结于过去与未来,只需静观当下,感受内心世界的波动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对东竺庵的探访经历,展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深邃的思考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体现了清雅脱俗的文人情怀。
凿川当凿源,植木当植根。
修身有本末,请自心术言。
中正检攲侧,明诚破疑昏。
性通学且博,事业乃可论。
问胡能致然,圣有六经存。
子诚好古士,拔足立贵门。
愿分留台务,力学甘避喧。
吾知大其业,流远实亦繁。
归来骋夷路,良马驾轻轩。
赠言君勿嗤,兹道古所敦。
今兹春始仲,气序忽已燠。
及此暇夜清,开轩散烦蹙。
金波丽中天,流光正穆穆。
佳树澄疏影,幽花运微馥。
浊醪时献斟,清论递往复。
诸季岂不欢,眷眷心所服。
高文炳辰宿,渊议赞化育。
匪才托游好,馀润久沾沐。
兹焉隔清赏,耿耿私恨蓄。
春芳正可乐,嘉会期昼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