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淮阴侯庙》
《题淮阴侯庙》全文
明 / 钱谦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淮水城南寄食徒,真王大将在斯须。

岂知隆准如长颈,终见鹰扬死雉姁。

落日井陉旗尚赤,春风钟室草先朱。

东西冢墓今安在,好为英雄奠一盂。

(0)
鉴赏

这首诗《题淮阴侯庙》由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所作,通过对淮阴侯这一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英雄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联“淮水城南寄食徒,真王大将在斯须”,描绘了淮阴侯韩信在淮水城南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以及他短暂而辉煌的军事生涯。这里将韩信比作“寄食徒”,形象地表现了他早期的落魄与不被重用,而“真王大将”则突出了韩信后来成为一代名将的非凡成就。

颔联“岂知隆准如长颈,终见鹰扬死雉姁”,运用比喻手法,以“隆准”形容韩信的相貌特征,暗示其非凡之气度;“长颈”则暗喻其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然而,“终见鹰扬死雉姁”一句,转折中透露出对韩信最终命运的无奈与哀叹,鹰击长空的雄姿最终却未能逃脱命运的束缚。

颈联“落日井陉旗尚赤,春风钟室草先朱”,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展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落日井陉象征着韩信辉煌时刻的过去,而春风钟室则预示着英雄迟暮的凄凉。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战场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也寓含了对英雄命运无常的感慨。

尾联“东西冢墓今安在,好为英雄奠一盂”,诗人站在历史的角度,反思英雄们的最终归宿。东西冢墓,既指韩信和其他英雄的墓地,也是对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事迹的概括。诗人以“好为英雄奠一盂”的愿望,表达了对英雄们功勋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命运多舛的深深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淮阴侯韩信生平的回顾,以及对历史英雄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赞美与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钱谦益

钱谦益
朝代:明   字:受之   号:牧斋   籍贯:东涧老   生辰:1582—1664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士)。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
猜你喜欢

次韵陆虞仲学士涂中咏雪·其二

岁行去似客程兼,诗债新随雪阵添。

唱绝郢人誇洁白,舞低赵女斗轻纤。

寒威莹骨胜三沐,爽气薰心解六黏。

险语赓酬难自勉,旋乾吟笔尽更签。

(0)

席上信笔·其二

春云无绪不禁风,小立中庭数落红。

还似江南断肠处,杨花十里雪濛濛。

(0)

和近思·其一

风帆十日转长山,为送闲身到广寒。

明月峰峦人境外,溪声一夜响前滩。

(0)

次韵赵表之道中见梅之作·其一

近水疏篱竹半侵,枝南枝北弄晴阴。

不因老眼分明见,辜负凌寒一寸心。

(0)

次韵叔孝郎中送游黄山见一老之作·其二

路断人稀山正深,隔林钟鼓报新音。

已穷渡水沿崖力,更尽眠云坐石心。

(0)

句·其三

故宫芳草在,往事暮江流。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