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塞依天险,高城瞰阵图。
公孙曾帝蜀,诸葛欲吞吴。
尊俎冲千里,关山敌万夫。
人谋兼地利,端坐静边隅。
绝塞依天险,高城瞰阵图。
公孙曾帝蜀,诸葛欲吞吴。
尊俎冲千里,关山敌万夫。
人谋兼地利,端坐静边隅。
这首诗《制胜楼》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展现了对古代军事战略与地理优势的深刻理解。诗中描绘了雄伟的边防要塞,其位置险要,仿佛倚靠天险,高耸的城池俯瞰着战略地图,象征着古代军事将领们的战略布局与决策。
首联“绝塞依天险,高城瞰阵图”描绘了边塞要塞的险峻位置和高耸的城池,它们仿佛是天险的一部分,俯瞰着整个战略地图,预示着这里将是战略决策的关键点。
颔联“公孙曾帝蜀,诸葛欲吞吴”引用历史典故,提到公孙述曾经在蜀地称帝,诸葛亮则有北伐中原、吞并东吴的雄心壮志。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暗示了边防要塞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地理位置,更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与未来的战略意图。
颈联“尊俎冲千里,关山敌万夫”进一步强调了边防要塞在战略上的作用。尊俎代表了谈判与外交,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影响战局;而关山则象征着重重障碍与敌人,但在这里,即使是万夫之敌也难以逾越。这表明了边防要塞不仅是物理上的屏障,更是精神与意志的象征。
尾联“人谋兼地利,端坐静边隅”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它指出,胜利不仅依赖于地理优势(地利),更重要的是人的智慧与策略(人谋)。即便是在边远之地,只要策略得当,就能保持平静,确保安全与稳定。
整体而言,《制胜楼》通过对边防要塞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战略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古代军事思想与地理战略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边防安全与国家稳定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