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为无心求上第,难安帝里为家贫。
江南江北闲为客,潮去潮来老却人。
两岸雨收莺语柳,一楼风满角吹春。
花前不独垂乡泪,曾是朱门寄食身。
岂为无心求上第,难安帝里为家贫。
江南江北闲为客,潮去潮来老却人。
两岸雨收莺语柳,一楼风满角吹春。
花前不独垂乡泪,曾是朱门寄食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飘泊异乡、怀念家园的情感。开篇两句“岂为无心求上第,难安帝里为家贫”表达了诗人不愿意为了功名而奔波,但又因为家贫无法安于一处。这里的“上第”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帝里”则是指京城,但由于家境贫寒,难以在繁华的都市立足。
接着,“江南江北闲为客,潮去潮来老却人”两句,诗人将自己的漂泊生涯比喻成随着潮汐流转的旅途,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里的“江南江北”泛指南方的广大区域,而“闲为客”则是诗人自谦之词,意味着自己如同闲云野鹤一般漂泊。
“两岸雨收莺语柳,一楼风满角吹春”中,诗人用富有画面感的景象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场景。这里的“两岸”指的是河流或湖泊的两侧,而“雨收莺语柳”则是形容春天雨后的柳树间传来的燕子的叫声,营造了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
最后,“花前不独垂乡泪,曾是朱门寄食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这里的“花前”指的是春天里花开之处,而“不独垂乡泪”则说明诗人并不孤单地为家乡而流泪,因为曾经在豪门巨族(朱门)寄食,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因此对故土的思念更加深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深刻洞察。
罗浮山下玉千株,十里长洲五里湖。
嘉树留人舒啸地,飞花送客醉归途。
影横乌帽月随步,香襟羔裘水在须。
梦想湖山身不到,诗成凭寄老申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