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苏州李使君赴郡二绝句·其二》
《送苏州李使君赴郡二绝句·其二》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馆娃宫深春日长,乌鹊桥高秋夜凉。

风月不知人世变,奉君直似奉吴王。

(0)
注释
馆娃宫:古代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的宫殿,象征奢华与荒淫的生活。
深:深远,这里形容宫殿的幽深。
乌鹊桥:传说中吴王夫差为方便西施游玩而建的桥,象征爱情或奢侈。
秋夜凉:秋天夜晚的凉意,暗示寂寞与凄清。
风月:指自然界的风和月,象征无知无觉的事物。
人世变:人间的变迁,指国家兴衰、历史更迭。
奉君:侍奉君主,指臣子对君王的忠诚与服侍。
直似:简直像,表示程度高。
吴王:指吴王夫差,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因沉迷西施而亡国。
翻译
馆娃宫深深春意长,乌鹊桥高高秋夜凉。
风和月不懂人间变换,侍奉君主竟如同侍奉吴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送苏州李使君赴郡二绝句(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

“馆娃宫深春日长”,这里的“馆娃宫”指的是古代宫殿中的一个建筑,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名胜。诗人通过这个特定的地点描写出春天的日子过得悠长,这种描述传达了一种时间的静止和美好的氛围。

“乌鹊桥高秋夜凉”,“乌鹊桥”同样是一个具体的地标,它可能是某个地方的一个著名桥梁。诗人用这个景象描绘出秋天夜晚的清凉,通过这个环境设定增强了秋夜的寂静与凄清感。

“风月不知人世变”,这一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即自然界的风和月不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这里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永恒与人间短暂之间对比的思考。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开可能带来的变化无常的一种感慨。

“奉君直似奉吴王”,这一句则是用历史上的典故来表达对朋友的尊敬之情。“吴王”通常指的是古代吴国的君主,这里借用这个形象强调了诗人对李使君的崇高敬意,好像在朝拜一位君王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比春与秋、静与动,以及自然界的不变与人世间的变化,用一种温婉而深情的笔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香秋海棠八绝·其九

寂寂秋容媚,离离晚色和。

相看情不接,我欲解烟蓑。

(0)

题米家山·其一

画中写出米襄阳,云气山光接缈茫。

看去似曾经老眼,春深烟雨过钱塘。

(0)

和沈天庵韵

乡山又负一年游,穷塞严霜两鬓收。

只有新诗堪窃沈,绝无旧馆可依刘。

白云天老孤城梦,青海沙悬万里愁。

愁绝今宵翻笑舞,引将稚子学俳优。

(0)

送某往山东祝某寿

泰山苍翠接穹窿,五老松声拂太空。

千载不磨秦氏碣,六朝犹说鲁王宫。

雏莺娇啭芝台曲,老鹤长鸣海屋风。

晋爵正当春日好,欢承半子祝乔嵩。

(0)

题栖一僧骑鹿采芝小照

采芝不采薇,开士无长饥。

骑鹿不骑马,飘然尘外者。

若将芝鹿尽消除,撒手空身何事也。

流水千万年,桃花千万树。

妖冶与灵奇,终是著相处。

不如高卧天台巅,一任浮云自来去。

(0)

题画·其二

好山久不见,如与故人违。

淡墨留清梦,閒吟送落晖。

石分流水过,树合乱云归。

欲傍前溪隐,亲来筑钓矶。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