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湛浮霜叶,悠悠泛石矶。
鉴形虚欲尽,触物气先微。
鸿雁难留影,芙蓉易解衣。
扁舟何处子,寒棹夜思归。
湛湛浮霜叶,悠悠泛石矶。
鉴形虚欲尽,触物气先微。
鸿雁难留影,芙蓉易解衣。
扁舟何处子,寒棹夜思归。
这首诗描绘了秋水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面上霜叶的倒影与石矶的泛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诗人通过“湛湛”、“悠悠”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水面的深邃与水流的悠长,仿佛能感受到水面上霜叶轻轻摇曳的轻盈与石矶上水波轻抚的温柔。
“鉴形虚欲尽,触物气先微”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水面比作一面镜子,反映出周围景物的倒影,但又似乎在逐渐消散,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无常。同时,“气先微”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寒冷与萧瑟。
“鸿雁难留影,芙蓉易解衣”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愁的情感。鸿雁难以留下飞翔的痕迹,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不可挽留;芙蓉易解衣,比喻美好事物的易逝,如同秋天的花朵,虽美却短暂。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扁舟何处子,寒棹夜思归”将视角转向了远方,一位孤独的行者乘着小船,在寒冷的夜晚思念着归家之路。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也呼应了前文对秋水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在静谧中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与对家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水之景,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时间、生命以及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感悟。
楚人疑凤鸟,仲尼爱麒麟。
岂不为世瑞,所遇非所亲。
耳目素不接,谁能辨其真。
之子抱奇思,翩翩邈风尘。
迷方日以众,微言难具陈。
抚膺发长叹,衷曲谁为信。
出关岂慕远,遁世甘沈沦。
良由知者希,所以称至人。
人生各分定,如面异黔晰。
读书求仕宦,运数杳莫测。
不如事田䱷,勤苦但食力。
我家本清门,中叶浸流失。
相将习游閒,遂乃离朴质。
流览五服遥,颇喜见诸侄。
水国采菱鱼,陆海种粳秫。
上可奉高堂,俛足宁家室。
少游尝有言,款段与下泽。
乡里称善人,庶几念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