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一别十三春,犹有从游载酒人。
佳日池亭俨图画,昔年童冠尽缨绅。
纵观寒木须时栋,暂对清尊远世尘。
胜集金元遗迹在,如斯风义定谁伦?
故山一别十三春,犹有从游载酒人。
佳日池亭俨图画,昔年童冠尽缨绅。
纵观寒木须时栋,暂对清尊远世尘。
胜集金元遗迹在,如斯风义定谁伦?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里中及门百三十二人谠集钓鱼台》。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昔日友人在故地重聚的情景,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首联“故山一别十三春,犹有从游载酒人”,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跨度之长,以及虽时光流转,但仍有旧友相伴的欣慰之情。诗人以“载酒”二字,生动描绘出当年聚会时的欢愉场景,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颔联“佳日池亭俨图画,昔年童冠尽缨绅”,进一步渲染了聚会地点的美景与氛围。将池塘亭阁比作图画,既展现了景色之美,也暗示了聚会的高雅与庄重。同时,“童冠尽缨绅”一句,巧妙地将年轻时的纯真与成年后的人生成就相联系,表达了对时光变迁的感慨。
颈联“纵观寒木须时栋,暂对清尊远世尘”,转而描写聚会中的具体活动。通过“寒木”与“时栋”的对比,寓意着岁月的更迭与成长的必然。而“清尊”则象征着聚会时的清雅与纯净,与“远世尘”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远离世俗纷扰、追求精神高洁的愿望。
尾联“胜集金元遗迹在,如斯风义定谁伦?”以“金元遗迹”作为背景,引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感慨。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与传承的期待,同时也提出了对当下社会风尚的反思,希望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某种高尚的道德准则与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故地重聚、美景回忆、聚会活动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白云去不还,空留白云额。
至今飞山颜,片片尽秋色。
萧萧事盘纡,刳石转攲仄。
觚棱骞古殿,粉墨昏绝壁。
有客倦归艎,潇洒寄一适。
松萝青鸟哢,江影卷馀白。
始时开山人,真意非无得。
百年惊一吷,节物变今昔。
谁是云无心,翛然彼禅伯。
竹榻破坏久,隅棱类绳桥。
扶身轻坐之,不敢直我腰。
动小响已大,支严势仍摇。
铺毡蔽其颜,倚以度晨宵。
醉卧稍安贴,如舟乍停桡。
愁醒辗转多,似泛八月潮。
欲下必以缓,将登未尝跳。
奴僮为我忧,疑我或怅怊。
讶我合改置,我心岂其遥。
所嗟成与亏,本以材用招。
念此苍翠干,初非愿枯焦。
唯难逃匠手,遂与岁月凋。
物固不求旧,人贫自无聊。
怜强弃其衰,此志亦已恌。
我有四壁宅,尘书映空瓢。
何嫌此榻存,且以异贵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