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望处人难到,草径行来马自知。
多谢山僧扫尘壁,我今有意不能题。
山峰望处人难到,草径行来马自知。
多谢山僧扫尘壁,我今有意不能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探索,以及与僧人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禅意生活的追求。
首句“山峰望处人难到”,以山峰为背景,暗示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难以触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山峰高耸入云,似乎只有少数人能够攀登其巅,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也隐含了人生的哲理——真正的高峰往往需要勇气与决心去征服。
次句“草径行来马自知”,则转而描述了探索的过程。诗人独自一人,沿着杂草丛生的小径前行,马匹作为伴侣,似乎也懂得了前行的方向。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也暗喻了在探索未知时,内心的力量与指引的重要性。马匹的“自知”象征着内在的导航系统,即个人内心的直觉与智慧。
第三句“多谢山僧扫尘壁”,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感激之情。山僧不仅清扫了墙壁上的灰尘,更可能是指心灵的净化,或是对知识与智慧的传授。这句诗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于清净与智慧的重视,以及人与人之间通过交流与分享增进理解与和谐的精神。
最后一句“我今有意不能题”,则流露出诗人在面对如此美景与智慧的传递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有意想要留下自己的印记或思考,但最终未能实现。这可能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内心的犹豫,或是对完美表达的追求,使得他在这一刻选择了沉默。这种情境反映了创作过程中的挑战与自我反思,以及对艺术与表达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探索过程的体验、与僧人的互动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禅意生活以及自我表达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的探索之旅,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反思与表达。
葛巾不束毛,纱祫常见肘。
无日不酲花,有时坐枯柳。
天地一排场,谁分旦与丑。
神仙既荒唐,富贵复难偶。
杭人有谚言,言卑趣则有。
雷峰变作糟,西湖化为酒。
藕花作美人,一歌了一口。
三万六千回,一回三百斗。
亭亭物表。器宇秋天杳。
廉明太守,说向吾人,古来稀少。
清风两袖朝天去,转眼是、凤池春晓。
好敷陈,兽锦袍新,御炉香袅。蓬莱岛。莺花绕。
霜月皎。鸡人早。
伫献绩天颜,渥恩重,谩回首、石城云杪。
舟楫川途莫道烦,乾坤整顿还须了。
记取旧门墙,几人归鉴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