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江上凭栏久,今在西山山里行。
天遣得随三客后,春来无此一朝晴。
方穿藤蔓寻源去,忽见烟霏趁步生。
幽鸟向人作清哢,似应知我有诗成。
几番江上凭栏久,今在西山山里行。
天遣得随三客后,春来无此一朝晴。
方穿藤蔓寻源去,忽见烟霏趁步生。
幽鸟向人作清哢,似应知我有诗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山漫步的景象和心境。开头“几番江上凭栏久,今在西山山里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长期向往与现实中的亲身体验,表现出一种从城市到大自然的转变。
接着,“天遣得随三客后,春来无此一朝晴”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这里的“三客”通常指代岁月、疾病和死亡,而“春来无此一朝晴”则表达了对难得良辰美景的珍惜。
下片“方穿藤蔓寻源去,忽见烟霏趁步生”描绘了一种探幽访胜的情景。“方穿藤蔓寻源去”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深处探索的欲望,而“忽见烟霏趁步生”则是这种探索中所遭遇的意外之美,给人以无限遐想。
末了,“幽鸟向人作清哢,似应知我有诗成”两句,则揭示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默契和沟通。这里的“幽鸟向人作清哢”是说隐蔽中的小鸟似乎在对诗人唱歌,而“似应知我有诗成”则表明这种自然之声已经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完成了一首诗篇。
总体来看,这是一首抒情性质的山水田园诗,它通过对西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融入,以及在自然中获得灵感和心灵平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