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兴三十九首·其十七》
《杂兴三十九首·其十七》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圣道由书传,秉畀火于秦。

汉兴反秦暴,见儒犹骂嗔。

董子惟有志,耿耿谁与陈。

使时三策行,焉老诸侯宾。

(0)
注释
圣道:指古代的圣人之道或儒家思想。
书传:通过书籍传授。
秉畀:交付、授予。
火于秦:在秦国遭受焚书的厄运。
汉兴:汉朝建立。
反秦暴:反抗秦朝的暴政。
董子:指董仲舒。
耿耿:忠诚不渝的心。
陈:陈述、表达。
三策:指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限民名田’等策略。
焉老:何以老去,意指如果这些策略实行。
诸侯宾:诸侯们成为朝臣。
翻译
圣贤之道通过书籍传承,曾在秦国被付之一炬。
汉朝兴起后,反对秦朝的暴政,见到儒家学者还会怒骂。
董仲舒只有坚定的志向,但无人理解他的忠诚。
如果他的治国策略得以实施,诸侯们或许会老去,成为宾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的作品,名为《杂兴三十九首(其十七)》。通过这短短的五言绝句,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圣道由书传,秉畀火于秦。”

这里,“圣道”指的是儒家的正统思想,而“由书传”则说明这些思想通过文献、经典得以流传。作者用“秉畀火于秦”来比喻,这些思想如同火焰一般在秦朝广泛传播,可能是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批判。

“汉兴反秦暴,见儒犹骂嗔。”

这两句诗表达了汉代对于秦朝暴政的反思和儒家学者对此的不满。汉朝的建立是对秦末暴政的一种反动,而“见儒犹骂嗔”则说明儒生们对于过去的痛苦记忆仍然心有余悸,充满了怨恨。

“董子惟有志,耿耿谁与陈。”

这两句诗中,“董子”很可能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家学者董仲舒。作者认为在这样一个时代,即使是像董仲舒这样的伟大人物,也只能保持自己的坚定意志和理想,而无法实现更大的抱负。“耿耿谁与陈”则表达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虽然心怀壮志,却无人可以与之论道,只能默默付诸东流。

“使时三策行,焉老诸侯宾。”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位使者在乱世中提出了三种对策,而当他年岁渐长,成了诸侯间的座上宾客。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时局变迁和人事更替。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时代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它既是对过去的一种批判,也是一种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暮雨客去

入郭路初暝,过桥客已劳。

仆夫亦人子,马足徇吾曹。

春色归诗妙,花枝爱酒豪。

良宵只孤负,遮莫雨萧骚。

(0)

寄题张主事小西湖次韵·其二

人间风月几西湖,居士围中亦偶呼。

千树梅花一只鹤,可曾认得主人无。

(0)

次韵顾别驾留宿碧玉楼·其三

一弛一张皆自然,嘉宾未醉主人眠。

两鸠相对山楼午,唤得晴天作雨天。

(0)

悼区孟章

一坐虚寒誓不归,病危何处觅刀圭。

青山若问君来去,只有当年海月知。

(0)

赠罗梁还程乡·其一

一峰诸子在通家,生死交情俗可嗟。

泉壤有知开口笑,江门来去看梅花。

(0)

麦秀夫于城南小渚中累土结茅居之容一之马伯干取酒共醉桃花下各赋诗为乐秀夫谒余同作附其韵·其六

漠漠春烟淡淡花,竹边孤屿阁飞霞。

春江水满秋江水,更著新槎换旧槎。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