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诸子在通家,生死交情俗可嗟。
泉壤有知开口笑,江门来去看梅花。
一峰诸子在通家,生死交情俗可嗟。
泉壤有知开口笑,江门来去看梅花。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的《赠罗梁还程乡(其一)》。诗中,诗人以"一峰诸子在通家"起笔,描绘了一幅亲密无间的友情画面,仿佛他们如同家人一般,关系深厚。接着,"生死交情俗可嗟"表达了对这种超越世俗生死的真挚友谊的赞叹和感慨,认为这样的深情厚谊在世间实属罕见。
后两句"泉壤有知开口笑,江门来去看梅花"富有象征意义,将朋友之间的友情升华到了超越生死的境地。诗人想象即使地下有知,泉壤也会因他们的友情而欢笑;而每当春天来临,他们会在江门相约,一起欣赏梅花,以此寄托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期待重逢的愿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友情永恒的信念。
濯锦桥边月,几度照中秋。
年年此夜清景,伴我与君游。
万里相随何处,看尽吴波越嶂,更向古徐州。
应为霜髯老,西望倚黄楼。
天如水,云似扫,素魂流。
不知今夕何夕,相对语羁愁。
故国归来何事,记易南枝惊鹊,还对玉蟾羞。
踏尽疏桐影,更复为君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