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林围一岭,古寺仰白日。
客来亭午后,峰阴落崷崒。
山巅长风起,鼓荡四萧瑟。
寒声沈溪涯,激转久未毕。
老僧寂来对,坐石邈悽慄。
延登佛阁望,清湘隔林出。
雉堞带洲斜,帆樯转云疾。
此身偶南寄,天光正东溢。
新霜倏已零,斑驳青林密。
殿角两鬣松,风雨失俦匹。
惟有石閒泉,澄泓总如一。
前贤杳无见,来者怅难必。
试将万古怀,移问金仙术。
万林围一岭,古寺仰白日。
客来亭午后,峰阴落崷崒。
山巅长风起,鼓荡四萧瑟。
寒声沈溪涯,激转久未毕。
老僧寂来对,坐石邈悽慄。
延登佛阁望,清湘隔林出。
雉堞带洲斜,帆樯转云疾。
此身偶南寄,天光正东溢。
新霜倏已零,斑驳青林密。
殿角两鬣松,风雨失俦匹。
惟有石閒泉,澄泓总如一。
前贤杳无见,来者怅难必。
试将万古怀,移问金仙术。
这首诗描绘了岳麓寺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开篇“万林围一岭,古寺仰白日”以宏大之笔勾勒出群山环抱中古寺的雄伟景象,仿佛置身于自然与历史的交汇点。接着“客来亭午后,峰阴落崷崒”则细腻地描绘了访客在午后时分来到亭中,只见山峰阴影投射,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山巅长风起,鼓荡四萧瑟”一句,通过风声的描述,展现了山巅的辽阔与风的凛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随后,“寒声沈溪涯,激转久未毕”进一步渲染了山间溪流的动态美,以及其持久不息的生命力。
“老僧寂来对,坐石邈悽慄”描绘了一位老僧在寂静中与来访者相对,坐在岩石上,感受着内心的凄凉与宁静。这一场景充满了禅意,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超脱。
“延登佛阁望,清湘隔林出”则将视线引向远处,通过佛阁的视角,展现出清湘河从林间蜿蜒而出的美景,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雉堞带洲斜,帆樯转云疾”描绘了岸边的城墙与洲岛,以及远处疾速移动的帆船与云彩,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
“此身偶南寄,天光正东溢”表达了诗人作为外来者的短暂停留,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慨。新霜的降临,斑驳的青林,以及殿角松树的变化,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最后,“惟有石閒泉,澄泓总如一”强调了在喧嚣与变化之中,唯有泉水保持着恒定与纯净,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永恒。而“前贤杳无见,来者怅难必”则表达了对过往智慧与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思考,以及对传承与创新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岳麓寺及其周围环境的壮丽与深邃,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旧闻若士升中天,俗眼未识乌鸢肩。
据龟食蛤结汗漫,卢敖尚肯游人间。
高谈谩骂沈昭略,坐视元长嗤稚弱。
更言且共食蛤蜊,忿气难平两讥谑。
下临无地高无天,更作儿女争媸妍。
平生我亦笑二子,岂知真味含芳鲜。
何如结屋清江曲,风雨关门酒初熟。
自烹折鼎吹湿薪,笑倚胡床摩醉腹。
但愿年年对蛤蜊,一杯荐我梨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