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立殿中,佛灯黯将灭。
露下蝙蝠飞,触幡动骚屑。
四壁多莓苔,静有古芬结。
遘此万象凝,寸心夐与绝。
泠然疏磬声,随风散寥泬。
中夜立殿中,佛灯黯将灭。
露下蝙蝠飞,触幡动骚屑。
四壁多莓苔,静有古芬结。
遘此万象凝,寸心夐与绝。
泠然疏磬声,随风散寥泬。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殿堂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深邃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特有的景象——佛灯即将熄灭,露水滴落,蝙蝠飞翔,幡动引发的微妙声响,以及四周墙壁上的莓苔和古朴的香气。这些自然元素与环境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意境。
“中夜立殿中,佛灯黯将灭。” 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晚的殿堂,佛灯即将熄灭,预示着一种结束或过渡的状态。
“露下蝙蝠飞,触幡动骚屑。” 描述了露水滴落,蝙蝠在空中飞行,偶尔触碰到幡旗,引起轻微的骚动,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夜晚的动态美。
“四壁多莓苔,静有古芬结。” 四周的墙壁长满了莓苔,空气中弥漫着古老的香气,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古老与静谧感。
“遘此万象凝,寸心夐与绝。” 面对这凝固的万象,诗人的内心仿佛与外界隔绝,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泠然疏磬声,随风散寥泬。” 最后,清冷的钟声随着微风飘散,整个场景更加显得空灵与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殿堂内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深邃、超脱之美的追求和感悟,展现了清末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