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倦寻芳》
《倦寻芳》全文
清 / 杨庆徵   形式: 词  词牌: 倦寻芳

绣帘半卷,银箭初长,清悄庭宇。

云鬓鬅松,斜堕钿头钗股。

浓树荫遮行色远,乱山翠叠春光暮。

怕登楼、见横桥断岸,绿凄迷处。

遍江畔,纤枝娇蕊,知道个人,何地留住。

香冷鸳衾,暗滴泪珠无数。

蝶翅寻芳魂一点,柳丝织影愁千缕。

更凄凉,送梨花夜来风雨。

(0)
鉴赏

这首《倦寻芳》描绘了一幅深沉而略带哀愁的画面。开篇“绣帘半卷,银箭初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夜晚的静谧与时光的流转,绣帘轻轻拉开,银色的箭矢指向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稍显寂寥的氛围。

接着,“清悄庭宇”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夜的深沉之中。接下来的“云鬓鬅松,斜堕钿头钗股”则将视线转向了人物,通过描写女子的发型和装饰,暗示了她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也为后续的情感发展埋下了伏笔。

“浓树荫遮行色远,乱山翠叠春光暮”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也隐喻了人生的离别与远方的未知。树木的浓荫遮蔽了远行的身影,乱山翠叠中春光渐逝,预示着美好时光的消逝和旅程的艰辛。

“怕登楼、见横桥断岸,绿凄迷处”则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她害怕在高楼上见到横跨的桥梁、断落的河岸,那绿意盎然却充满迷雾的地方,象征着她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内心的迷茫。

“遍江畔,纤枝娇蕊,知道个人,何地留住”这一句,通过江畔的纤细枝条和娇嫩的花朵,暗示了主人公对某个人的思念与寻找,但又不知其所在何处,充满了追寻与失落的情感。

“香冷鸳衾,暗滴泪珠无数”描绘了主人公孤独的夜晚,鸳鸯被子虽在,却已失去温暖,泪水无声地滴落,表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蝶翅寻芳魂一点,柳丝织影愁千缕”通过蝴蝶寻找花香和柳丝编织的阴影,象征了主人公在寻找情感寄托和自我慰藉的过程中,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和无尽的忧愁。

最后,“更凄凉,送梨花夜来风雨”以梨花在风雨中的凋零,作为全诗的收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静谧与夜晚,也强化了整体的哀愁氛围,表达了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系列情感波折后,面对现实的无奈与伤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念的世界,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离别、寻找与失落时的内心挣扎与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杨庆徵
朝代:清

杨庆徵,字燕又,无锡人。诸生,幼颖异,攻举子屡试不遇,始稍分其学于诗,阅十年而成集三。有《衣南堂诗》八卷。
猜你喜欢

诗偈·其一一七

识乐众生乐,缘绳枉走作。

智乐菩萨乐,无绳亦无缚。

若有发心者,直须学无作。

莫道怕落空,得空亦不恶。

见矿不识金,入炉方知错。

(0)

诗偈·其九十八

云何为人演,离相说如如。

心镜俱空静,无实亦无虚。

心通常嘿用,出世入无馀。

梵释咸恭敬,菩萨亦同居。

语是凡夫语,理合释迦书。

若能如是学,不枉用功夫。

(0)

杂句·其五

出一屋,入一屋,来来去去教他哭。

来去祇为贪瞋痴,于今悟罢须知足。

知足常须达本源,去却昔时恶知识。

恶知识,将伊作,手力法施无前后,共护无生国。

(0)

诗偈·其六

无求胜礼佛,知足胜持斋。

本自无薪火,何劳更拾柴。

(0)

自纪

诸机忘尽未忘诗,似向诗中有所依。

远境等闲支枕觅,空山容易杖藜归。

清猿一一居林叫,白鸟双双避钓飞。

欲画净名居士像,焚香愿见陆探微。

(0)

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

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

佛火不烧物,净香空徘徊。

花下印文字,林间咏觞杯。

群官饯宰官,此地车马来。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