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里乱纵横,秋原暝色生。
争传负刍至,并作泣岐行。
道远多亡子,风惊似骤兵。
荒村独醒处,空切救焚情。
闾里乱纵横,秋原暝色生。
争传负刍至,并作泣岐行。
道远多亡子,风惊似骤兵。
荒村独醒处,空切救焚情。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中村庄的凄凉景象与人们的惶恐不安。首句“闾里乱纵横”,直接点明了战乱的肆虐,村庄被破坏的惨状。接着,“秋原瞑色生”一句,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渲染出一种压抑和悲凉的氛围,暗示着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破坏,还有心灵上的创伤。
“争传负刍至,并作泣岐行。”这两句写出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恐慌与无助,他们听到敌人即将到达的消息,纷纷逃散,如同岐山之民哭泣般慌乱。这里的“负刍”可能是指携带草料的士兵,也可能暗喻敌军的逼近,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于即将到来的灾难的恐惧。
“道远多亡子,风惊似骤兵。”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对家庭的影响,道路遥远,许多孩子失去了生命,风声仿佛是突然到来的军队,既形象又富有象征意义,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
最后,“荒村独醒处,空切救焚情。”诗人将视角转向了战后荒凉的村落,只有少数人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对救援的渴望却无比强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推枕欣朝凉,开户畏炎日。
驾言城西游,滞懑去如失。
山空秋易知,石近云屡出。
穿松得古寺,随喜听讲律。
士女蜂蚁来,蟠香散经帙。
嚣思摄正念,颇识动化术。
蔬饭有馀饱,徐行纵閒逸。
邻庵亦窈深,绿杉间疏密。
殿宇焕新筑,不待方丈室。
相留屏俗情,话澹喜促膝。
修筠入支径,池亭面崷崒。
从容十数刻,佳趣领无佚。
风床捲青簟,露井放寒繂。
藕花杂蒲稍,芳气远如一。
纷尘惬虚静,诗成任荒率。
殷雷唤飞雨,爽气定盈溢。
兴酣在景晚,归骑莫驰疾。
新霜更须来,携樽摘林橘。
二客江亭话去年,今朝吟祭后山篇。
更无一事能经岁,可叹前人有独贤。
忆子梦回湖上路,迨春冰解直沽船。
残邮若递今朝讯,诗在芦根积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