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西池采玉游,可人天气近中秋。
半年前事到心头。
今夜梦魂何处去,一重帘幕一重愁。
重重遮断旧妆楼。
曾向西池采玉游,可人天气近中秋。
半年前事到心头。
今夜梦魂何处去,一重帘幕一重愁。
重重遮断旧妆楼。
这首《浣溪沙十八首(其三)》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困境的感慨。
首句“曾向西池采玉游”,以“西池”这一富有诗意的地点,勾勒出一幅曾经游历的美好画面,仿佛诗人正漫步于碧波荡漾的池畔,采摘着珍贵的玉石,暗示了过去生活的奢华与美好。
“可人天气近中秋”,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温馨而略带凉意的秋日之中,暗示着时光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为下文的情感铺垫。
“半年前事到心头”,直接点明了诗人思绪的转变,从对过去的回忆转向对当下现实的感慨。这句简洁有力,将情感的波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记忆的深刻。
接下来,“今夜梦魂何处去,一重帘幕一重愁”,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的心灵似乎脱离了现实,飘向了未知的梦境。然而,每穿越一层帘幕,就增添一分愁绪,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这种层层递进的愁绪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留恋,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
最后,“重重遮断旧妆楼”,以“旧妆楼”这一形象,象征着诗人曾经的居所或心灵的避风港,如今却因种种原因而被重重障碍所阻隔,无法轻易触及。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心灵空间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复杂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太湖何潋滟,岁晏亦自好。
长风西南吹,天水共皓皓。
遥峰七十二,恍恍红云岛。
洞天在空濛,流水隔烦恼。
昔有绿毛翁,于此采玄草。
至今白石床,风云为持保。
闻兹生古心,携舻事幽讨。
良朋既同调,远客亦倾倒。
鼓桡乘鼋鼍,凌波撷蘋藻。
汎汎景将入,默默意未了。
方壶不可问,沧海恨无早。
归循去时路,木尽乾坤老。
忆昔联舟下江水,月明杯酒吴江中。
十五年来浑一梦,几回念我枉诗筒。
今我不乐岁又暮,思君空伫南飞鸿。
近闻解印谢尘鞅,头白颓然成老翁。
閒来只辨江心水,汲取烹茶陆羽同。
我似相如多渴病,每日视草明光宫。
安得就君分一勺,坐遣胸中臆虑空。
诗成对雨支颐坐,冷风飒飒鬓双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