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赋场中最老师,都门友教遍诸旗。
满洲弟子公卿辈,一一参貂献不迟。
词赋场中最老师,都门友教遍诸旗。
满洲弟子公卿辈,一一参貂献不迟。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周处士筜谷(其二)》。在诗中,屈大均以哀悼的笔触,表达了对周处士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词赋场中最老师”,诗人首先赞扬了周处士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称其为词赋场中的导师。这句诗不仅肯定了周处士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也暗示了他在培养后辈、传授知识方面的影响力。
“都门友教遍诸旗”,进一步描述了周处士广结文友,遍授知识的情景。这里的“都门”指的是京城,表明周处士在京城有着广泛的社交网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诸旗”则可能指代不同流派或不同背景的文人,强调了周处士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满洲弟子公卿辈,一一参貂献不迟”,最后两句诗描绘了周处士的弟子们,包括满洲贵族子弟在内的众多文人,纷纷前来向他学习,表达敬意的情景。这里不仅体现了周处士在文学教育上的成功,也反映了其在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上的崇高地位。通过“参貂献不迟”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弟子们对老师的尊敬与崇拜,以及他们渴望学习、传承知识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周处士在文学教育和社会地位上的高度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明代末期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传承精神。
曲江有病客,寻常多掩关。
又闻马死来,不出身更闲。
闻有送书者,自起出门看。
素缄署丹字,中有琼瑶篇。
口吟耳自听,当暑忽翛然。
似漱寒玉冰,如闻商风弦。
首章叹时节,末句思笑言。
懒慢不相访,隔街如隔山。
尝闻陶潜语,心远地自偏。
君住安邑里,左右车徒喧。
竹药闭深院,琴尊开小轩。
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
君本上清人,名在石堂间。
不知有何过,谪作人间仙。
常恐岁月满,飘然归紫烟。
莫忘蜉蝣内,进士有同年。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