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观风地,青山五马庄。
荒庐依大冢,乌鸟泣衰杨。
孝子人伦重,高贤世绪昌。
磨崖传故事,林壑借馀光。
秋日观风地,青山五马庄。
荒庐依大冢,乌鸟泣衰杨。
孝子人伦重,高贤世绪昌。
磨崖传故事,林壑借馀光。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入金盆山访唐孝子(其二)》描绘了秋日游历中对孝道与历史遗迹的感慨。首句“秋日观风地”点明了季节和游览的背景,暗示着诗人在此时领略自然之风,也暗含对古人风范的追寻。接着,“青山五马庄”描绘出青山环绕的村庄,可能寓指环境的宁静与历史的沉淀。
“荒庐依大冢”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古老的景象,暗示着这里曾有显赫人物长眠,孝子的居所显得孤独而庄重。“乌鸟泣衰杨”运用了乌鸦哀鸣于老杨树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又崇高的气氛,象征着孝子的美德感人至深。
“孝子人伦重”直接表达了对孝道的推崇,认为这是社会伦理的重要支柱。“高贤世绪昌”则赞美了孝子的高尚品质及其家族的优良传统,预示着家族的繁荣昌盛。最后两句,“磨崖传故事,林壑借馀光”,通过磨崖上的历史痕迹和山林间的余晖,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传承以及孝子精神在后世的光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赞美了孝子的美德,又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一区别墅东山曲,几片青山隐茅屋。
门前垂柳覆清溪,屋后长松亚脩竹。
寂寂衡门无俗喧,主人留客烹鸡豚。
衣冠朴素礼真率,依稀如入桃花源。
弹棋击剑复饮酒,世上浮名竟何有。
君今踪迹已青云,我也栖迟甘白首。
与君相对欢且悲,人生会合能几时。
恐君作吏风尘去,此地开尊更有谁。
君身如车轮,去去无回辙。
妾泪如井泉,涓涓滴不竭。
欢爱能几时,伤哉此离别。
萧萧征马向人嘶,欲别未别心惨悽。
深闺不识天涯路,但向门前看马蹄。
送君试折长堤柳,立马踌蹰岂能久。
明年柳发今年枝,还记今年送别时。
吾党有一士,结茅岘山麓。
庭前罗异卉,屋后绕脩竹。
托迹在岩丘,结交尽麋鹿。
水石同弟昆,农桑课童仆。
时为梁父吟,閒取离骚读。
服食惯参苓,往来狎绮角。
能忘朝市喧,不与世情逐。
谁知锦水滨,却有愚公谷。
朴被时一来,同抱孤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