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犹不雨,望已绝三农。
处处忧豺虎,村村祭土龙。
人情皆悯岁,天意岂乾封。
米价腾如此,军储不罢供。
入秋犹不雨,望已绝三农。
处处忧豺虎,村村祭土龙。
人情皆悯岁,天意岂乾封。
米价腾如此,军储不罢供。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农民在干旱之年的苦难生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以及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与恐惧。
首句“入秋犹不雨”点明了故事背景,秋天本应是雨水丰沛的季节,但今年却迟迟不见雨滴,为全诗奠定了哀愁的基调。接着,“望已绝三农”一句,将农民对雨水的期盼与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暗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然的依赖。
“处处忧豺虎,村村祭土龙”两句,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揭示了农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双重困境:一方面,他们担忧野兽的侵扰;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祭拜土地神以求保佑。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反映了农民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寄托。
“人情皆悯岁,天意岂乾封”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对天道不公表示了一丝无奈。最后一句“米价腾如此,军储不罢供”,揭示了社会经济的动荡,军粮供应的压力,进一步凸显了农民生活的艰难和政府应对灾害能力的不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明朝时期农民在干旱年份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自然、社会和命运的复杂情感。
雾气黯层峰,雨声諠万瓦。
蘧然梦华胥,兹寐殆非假。
寐久失晨兴,喔喔邻鸡鸣。
鸡鸣鸡自鸣,我本忘吾形。
忘形岂徇物,况乃真坦率。
人生寿百年,能得几日月。
日月去堂堂,河流逝活活。
觉悟不早计,龟筒恐难脱。
一印印空来点窄,三贤十圣那可测。
匡庐万叠云锦乡,鄱湖万顷水精国。
篆文见得甚分明,元是一字不著画。
拍来号令人与天,顿教古道长颜色。
我应隔江,合十声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