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字无堪问,何当载酒来。
池光摇拂麈,柳色映传杯。
渭北人怀李,吴门客姓梅。
高情逢二妙,谈咏旅愁开。
奇字无堪问,何当载酒来。
池光摇拂麈,柳色映传杯。
渭北人怀李,吴门客姓梅。
高情逢二妙,谈咏旅愁开。
此诗描绘了暮春时节,李长卿与梅子庾两位友人相约移樽过访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宾主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首句“奇字无堪问”,巧妙地运用了反问手法,暗示了主人对于友人来访的惊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期待。接下来,“何当载酒来”一句,直接表达了主人的热情邀请,希望友人能携带美酒一同前来,共享欢聚之乐。
“池光摇拂麈,柳色映传杯”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聚会时的场景。池水波光粼粼,仿佛在轻轻摇曳着拂尘;柳树轻柔的枝条映照在杯中,增添了几分雅致与浪漫。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之美,也寓意着宾主间和谐融洽的氛围。
“渭北人怀李,吴门客姓梅”两句,借用了地理名称来暗指友人的身份,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渭北之人怀念李长卿,吴门之客姓梅,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蕴含了对相聚时刻的渴望。
最后,“高情逢二妙,谈咏旅愁开”两句,总结了聚会的意义。两位高雅的朋友相遇,通过交谈与吟咏,不仅消除了旅途中的愁绪,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温情,展现了友情的美好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暮春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相聚之乐的深情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之间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
桂魄澄辉,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
无限佳人穿绣径,几多妖艳奇绝。
凤烛交光,银灯相射,奏箫韶初歇。
鸣鞘响处,万民瞻仰宫阙。
妾自闺门给假,与夫携手,共赏元宵节。
误到玉皇金殿砌,赐酒金杯满设。
量窄从来,红凝粉面,尊见无凭说。
假王金盏,免公婆责罚臣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