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至圣,文教之宗。纪纲王化,丕变民风。
常祀有秩,备物有容。神其格思,是仰是崇。
大哉至圣,文教之宗。纪纲王化,丕变民风。
常祀有秩,备物有容。神其格思,是仰是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在景祐年间祭奠文宣王庙时所作,属于祭祀活动中的迎神曲。全诗通过对“至圣”即文宣王的崇拜与颂扬,表达了诗人对于先贤德行和文化教化的尊重与传承。
"大哉至圣,文教之宗"一句,以宏大的语气称颂文宣王的伟大,强调其在文化教育上的重要地位。"纪纲王化,丕变民风"表明文宣王的影响力,如同国家的纲领一般,对社会风俗产生深远而持久的作用。
"常祀有秩,备物有容"则是说祭祀活动有序有礼,供奉之物丰富且井然有序。"神其格思,是仰是崇"表达了诗人对文宣王英明神圣、令人敬仰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语言庄重典雅,充分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对于先贤的尊崇之情,以及他们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秩序的重视。通过这样的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诗人对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厚底蕴。
雨雨风风,酿就微阴,春魂暗销。
镇支离病骨,茶铛药裹,禁持瘦影,翠袖冰绡。
帘卷双钩,窗开六扇,燕子偏来话寂寥。
妆成也,记年年此日,曾买轻艘。
关心碧柳缃桃,总负却明湖十二桥。
自湔裙人散,閒居有赋,踏青期阻,枯坐无聊。
知趣东皇,似嫌著色,翻把繁华用白描。
阑干外,但红痴绿醉,不作花朝。
飘残疏雨,又秋光九十,匆匆过半。
庭竹萧萧枫染绛,小院帘栊低捲。
几点蛩声,数行鸿字,九畹芳兰绽。
西风吹老,眼前秋色清浅。
一派暮景苍然,当时宋玉,偏自多愁感。
谁解秋深幽意好,别有赏心无限。
况届题糕,一城风雨,蚂绿螫黄满。
寒英频摘,短篱又泛金盏。
玉肌寒沁,翠帘不卷,平贴波影。
恰好初凉,半褪纱衣,八尺钿床刚称。
湘妃忍渍眠时泪,有点点、断红斑认。
记贪欢、一晌留郎,却怪夜阑清冷。
昨夕痕酥玉体,背人灯、下看如掏纤印。
特地商量,换了龙须,蓦近中秋时分。
江干黄竹依然在,是作了、女儿箱剩。
怕冰魂、夜夜销来,帐外烛花低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