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其二》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节。

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

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景象,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众禽事纷争"表现了其他鸟儿在忙碌争斗,而"野雁独闲洁"则显出了野鸭(野雁)独立不染尘世的高洁品格,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生活状态的向往。"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节"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从容与自在,他的行为似乎都有一种内在的节制和规律。

"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则写出了诗人的归宿感,他选择与自然为伴,与普通的水鸟共处,这里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简单、平静的追求。"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表明诗人不仅陶醉于大自然之中,也在不断地记录和探索这份美丽。

"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则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温馨场景,水鸟们聚集在河岸边,而诗人轻轻扰动了斜射的月光,这种细腻的描述增添了一份柔和与静谧。最后两句"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则捕捉到了早晨第一声鸟鸣声,以及诗人在冬日里独自扇动翅膀,搅乱了芦苇间的雪花,这又是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写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一位文人对于淡泊明志、自在生活的追求,以及他与大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新都孙子真别三十馀年越三千馀里以诗见访小园为作园公小像虽惭土木形骸殊有山林风气投辖半月辄为宝安邓观察玄度迎去幸语观察德机慎勿遽杜面孔不妨相向也因用子真来韵赋而赠之

相寻路涉三千远,忆别年经三十馀。

下榻为邀图㹀笔,投琼惟有换鹅书。

一帆秋水缘何事,数两芒鞋却自如。

去貌邻仙台上主,紫芝眉宇碧霞裾。

(0)

杨鹏遥方伯赴粤西重过小园投诗见别未及留酌赋此呈谢

春江春霁净春晖,孑孑干旄问乐饥。

十日平原空有约,一尊浊酒未同挥。

西籓帝简新薇省,东土人瞻旧衮衣。

遥望苍梧云气满,可能肤寸到柴扉。

(0)

八月十六夜吴觉生侍御招饮赋谢

皓魄当空蔼碧氛,欹轮渡汉缀流云。

共怜鹊影犹三匝,谁谓蟾光减一分。

角耦呼卢频剪烛,击壶倾酿细论文。

悬知夜夜高寒处,满地□□不忍闻。

(0)

暮春望湖楼宴谢诸缙绅潘隆宇先生不至以诗见投用来韵却答

拥树归云拂槛来,楼头暑意渐恢台。

惊看丽句传金薤,不见高轩破碧苔。

望水祇应长把臂,论文何日更衔杯。

西园剩有王猷棹,欲向青山共剪莱。

(0)

寄怀江藩学宪黄贞父

龙门何处郁相望,南浦西山帝子乡。

帘外落霞长掩映,楼头綵笔正飞扬。

高名且缓求荆氏,巨室今闻得豫章。

我辈寸心千古事,大宗师是鲁灵光。

(0)

戊午夏五月六日过访邓玄度如水居偕陈仪翔留酌用玄度韵赋谢·其二

何来褦襶下车逢,不用金盘浸白龙。

热客丛中容冷眼,火云门外幻奇峰。

敲灯半落窥檐月,报晓惊闻隔水钟。

见说苍生问高枕,岩居休遣碧山重。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