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何处郁相望,南浦西山帝子乡。
帘外落霞长掩映,楼头綵笔正飞扬。
高名且缓求荆氏,巨室今闻得豫章。
我辈寸心千古事,大宗师是鲁灵光。
龙门何处郁相望,南浦西山帝子乡。
帘外落霞长掩映,楼头綵笔正飞扬。
高名且缓求荆氏,巨室今闻得豫章。
我辈寸心千古事,大宗师是鲁灵光。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萱所作,名为《寄怀江藩学宪黄贞父》。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
首联“龙门何处郁相望,南浦西山帝子乡”以龙门和南浦西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意境,仿佛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探访古代帝王的故乡,充满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向往。
颔联“帘外落霞长掩映,楼头綵笔正飞扬”则转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交织的画面。落霞与楼头的彩笔相互映衬,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文人墨客的才华横溢,以及他们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颈联“高名且缓求荆氏,巨室今闻得豫章”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比古代的荆氏与当代的巨室,表达了对人才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这里不仅赞扬了古代的杰出人物,也预示了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尾联“我辈寸心千古事,大宗师是鲁灵光”则以一种深沉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及后世的期许。他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承载起千秋万代的重任,成为像鲁灵光这样的大宗师,不仅在个人层面有所成就,更能在精神上影响和启迪他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活动以及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及对未来责任的担当,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江东愁客,隋苑暗经行。莺语滑,游丝细,夹衣轻。
正清明。
追忆当年此际,楼台外,秋千畔,棠梨树,垂杨渚,玉箫声。
一自风烟满目,伤心煞、水绿山青。
看江都虽好,旧迹已飘零。憔悴兰成。意难平。
念寄奴去,黄奴老,今古事,可怜生。
回头望,隔江是,石头城。草纵横。
楼船南下日,君王醉,未曾醒。
宫车出,晚鸦鸣,使人惊。
惟有一江春水,依稀似、旧日盈盈。
想参军鲍照,欲赋不胜情。此恨曾经。
松陵东去路,记水程、烟驿几多般。
鸳鸯湖里泊,重城灯火,一派潺湲。
船楼玉人行酒,碧浪泻红颜。
更幂䍥丹鳞,绵濛黛甲,上下哀湍。十年。
成间别,想怪侣狂朋,一样啼斑。
纵玉清归去,怕满天风露,犹忆人间。
只是南湖柳色,憔悴不堪攀。
长望语儿亭,故人为我且加餐。
昨岁行歌古竹西。广陵三月柳绵飞。
谁更扶筇郊外走。林叟。开元遗事说依稀。
时序飙流惊又换。春半。风光虽似旧游非。
绿到江南清颍尾。春水。潺湲好为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