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行人断,高楼钟漏稀。
城中闻夜警,逻吏不曾归。
月黑行人断,高楼钟漏稀。
城中闻夜警,逻吏不曾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静谧、充满神秘感的城市景象。通过“月黑行人断”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黑”字,不仅指出了夜晚的黑暗,也暗示了环境的寂静与孤独。行人在这样的夜晚似乎已经消失,只留下一片空旷与深邃。
“高楼钟漏稀”则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沉寂。高楼之上,原本应是钟声悠扬,提醒着时间的流转,但现在却显得稀疏,仿佛连时间本身都变得慵懒而缓慢。这种对比,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也增加了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感知。
“城中闻夜警,逻吏不曾归”这两句,将画面拉回现实,揭示了城市夜晚并非完全的宁静。城中传来的夜警声,表明了社会秩序的存在,同时也暗示了巡逻的官吏尚未归来,可能是因为工作繁忙或情况特殊。这种细节的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治安状况的一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城市夜晚的独特风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社会生活的反映,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紧张的氛围,引人深思。
子诗泠泠如暗泉,非行非止声锵然。
每过吾庵必有作,此庵与世元无缘。
道人庵居复夜起,冥行万里无人烟。
赋成自书用草隶,偶出小技惊时贤。
岂知遽已入诗语,妙借老丑增殊妍。
胸中抑塞未能和,容我小缓调哀弦。
世人久见轻,谁归念逝者?
当时相重意,得此盖已寡。
此意殊不忘,耿耿中难舍。
偶然见翰墨,何意接杯斝。
恒斋废右肱,左臂犹挥洒。
豪情晚未尽,中有泪盈把。
曾侯感知己,风义托弓冶。
使我书其端,怆怀平生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