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烟禁火禁心猿。真息调来永永绵。
云水不游芳草径,身心岂著杏花天。
为人勿作坟中鬼,学我能修物外仙。
异日大丹成九转,腾空何必打秋千。
禁烟禁火禁心猿。真息调来永永绵。
云水不游芳草径,身心岂著杏花天。
为人勿作坟中鬼,学我能修物外仙。
异日大丹成九转,腾空何必打秋千。
这首元代马钰的《十报恩·遇禁烟道友索》是一首表达修炼心境与超脱世俗的禅道诗。首句“禁烟禁火禁心猿”,形象地描绘了戒除欲望与杂念的过程,如同禁绝烟火,让内心回归宁静。接下来,“真息调来永永绵”强调了通过调整呼吸,达到内心的持久平静。
“云水不游芳草径,身心岂著杏花天”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繁华的淡泊,宁愿在心灵的云水之间徜徉,也不愿沉溺于世俗的美景。“为人勿作坟中鬼,学我能修物外仙”则劝诫世人不要过于执着于生死,要学习诗人的修行,追求超越生死的超然境界。
最后两句“异日大丹成九转,腾空何必打秋千”寓意深远,以炼丹成仙的典故,寓意修行者通过修炼达到高深境界,无需借助外物,就能自由翱翔,象征着精神上的飞升。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追求内心清净以及超脱世俗的理想。
出岭超方,九上三到。一槌便成,未是性燥。
诵过水偈,闻色空义。搅炒肝肠,睡不成睡。
棒头领旨,句下明宗。夜半鳌山,如鹤抛笼。
象骨岩高,中有鳖鼻。千五百人,中伤者几。
三毬并辊,大用全提。石火莫及,电光罔追。
大地撮来,如粟米粒。今昔行人,看之不出。
望州乌石,日炙风吹。万福曾郎,眼戴双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