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予抱羁思,眇与日月长。
载离非宋远,谁谓河难航。
忧随积霖密,慨因朗旭彰。
负之苦不胜,即之竟无方。
如彼引鲲鱼,待尽守空梁。
天地岂私贫,运至岂固当。
既悟非形兆,兹数讵可攘。
自予抱羁思,眇与日月长。
载离非宋远,谁谓河难航。
忧随积霖密,慨因朗旭彰。
负之苦不胜,即之竟无方。
如彼引鲲鱼,待尽守空梁。
天地岂私贫,运至岂固当。
既悟非形兆,兹数讵可攘。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开篇“自予抱羁思,眇与日月长”便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诗人仿佛与时间一同流逝,孤独而漫长。接着“载离非宋远,谁谓河难航”,通过比喻,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困难的无奈,如同渡过难以航行的大河。
“忧随积霖密,慨因朗旭彰”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愁绪的浓重,无论是阴雨连绵还是阳光明媚,忧愁都如影随形,无法摆脱。诗人感叹自己的愁苦似乎没有尽头,无法找到释放的出口。
“负之苦不胜,即之竟无方”则表达了愁绪带给诗人的沉重负担,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摆脱,仿佛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困境。“如彼引鲲鱼,待尽守空梁”运用了鲲鱼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助,就像等待着鲲鱼耗尽力气,最终只能守在空荡荡的梁上。
最后,“天地岂私贫,运至岂固当”揭示了诗人对命运的反思,认为天地并非对人有所偏私,人生的起伏变化也并非注定,暗示了诗人对命运的某种豁达与理解。
“既悟非形兆,兹数讵可攘”则点明了诗人对愁绪本质的认识,认为愁绪并非实体,无法被排除或改变,这既是对自己内心状态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超脱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愁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生命、命运的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白杨树下谁家坟,火烧野草碑无文。
路傍尚卧双石马,行人指是故将军。
当时发卒开阴宅,千车送葬城南陌。
子孙今去野人来,高处牧羊低种麦。
平生意气安在哉,棘丛暮雨棠梨开。
百年富贵何足恃,雍门之琴良可哀。
緌公昔年住宝坊,龙象蹴踏腾毫芒。
袈裟曾侍玉座旁,万众阛听讲仁王。
弟子如云来四方,朝钟暮鼓鸣高堂。
西归葱岭今几霜,钵传昙师道弥昌。
丛林主教遇圣皇,紫衣朝阙随班行。
上人继吐三叶芳,衲中长系摩尼苍。
人间万念俱已忘,独好游戏谈文章。
我来京师寄禅房,每邀看月开修廊。
手横蝇拂坐绳床,竹间风吹煮茗香。
侍僮触屏睡欲僵,高殿宿鸟惊琅珰。
诗成金磬韵尚扬,清才未必惭支汤。
有时夜剪园韭尝,灯悬西斋雨浪浪。
人生聚散不可常,翩然东游主道场。
道场乃在云水乡,碧澜堂前去路长。
江湖寒缩蛟蜃藏,枫桕正赤橙柑黄。
烟销日出闻渔榔,洲渚宛转山低昂。
萧然瓶锡随经囊,留宿肯恋林中桑。
兵余莫嗟梵宇荒,胜景未逐楼台亡。
寺门无人闭夕阳,芋栗收作山中粮。
好说千偈恢禅纲,麾斥佛祖谁敢当。
我方无用糜太仓,叨逐剑佩趋明光。
醉歌欲觅玄真狂,怀恩未得寻归航。
明朝举首空相望,云飞笠泽天茫茫。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明·高启】緌公昔年住宝坊,龙象蹴踏腾毫芒。袈裟曾侍玉座旁,万众阛听讲仁王。弟子如云来四方,朝钟暮鼓鸣高堂。西归葱岭今几霜,钵传昙师道弥昌。丛林主教遇圣皇,紫衣朝阙随班行。上人继吐三叶芳,衲中长系摩尼苍。人间万念俱已忘,独好游戏谈文章。我来京师寄禅房,每邀看月开修廊。手横蝇拂坐绳床,竹间风吹煮茗香。侍僮触屏睡欲僵,高殿宿鸟惊琅珰。诗成金磬韵尚扬,清才未必惭支汤。有时夜剪园韭尝,灯悬西斋雨浪浪。人生聚散不可常,翩然东游主道场。道场乃在云水乡,碧澜堂前去路长。江湖寒缩蛟蜃藏,枫桕正赤橙柑黄。烟销日出闻渔榔,洲渚宛转山低昂。萧然瓶锡随经囊,留宿肯恋林中桑。兵余莫嗟梵宇荒,胜景未逐楼台亡。寺门无人闭夕阳,芋栗收作山中粮。好说千偈恢禅纲,麾斥佛祖谁敢当。我方无用糜太仓,叨逐剑佩趋明光。醉歌欲觅玄真狂,怀恩未得寻归航。明朝举首空相望,云飞笠泽天茫茫。
https://shici.929r.com/shici/jcM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