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携九日上圭峰,云拥禅关鸟道通。
石室有僧谈桂父,玉台无地访芝童。
黄花带露垂幽径,白雁鸣霜翼疾风。
愁忆边尘秋又暮,独弹孤剑倚长空。
招携九日上圭峰,云拥禅关鸟道通。
石室有僧谈桂父,玉台无地访芝童。
黄花带露垂幽径,白雁鸣霜翼疾风。
愁忆边尘秋又暮,独弹孤剑倚长空。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与友人登圭峰的场景,充满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的交织。首联“招携九日上圭峰,云拥禅关鸟道通”以“招携”二字开篇,点明了诗人与友人在重阳佳节一同登山的情景,云雾缭绕的山峰与蜿蜒曲折的鸟道,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氛围。颔联“石室有僧谈桂父,玉台无地访芝童”则将视线转向山中,石室中的僧侣在谈论着关于桂花的故事,而玉台似乎已无处寻觅那些采芝的儿童,通过对比,展现了山中生活的静谧与历史的变迁。
颈联“黄花带露垂幽径,白雁鸣霜翼疾风”进一步描绘了山间景色,黄色的菊花在露水的滋润下垂挂于幽径两旁,白雁在霜天中鸣叫,翅膀在疾风中扇动,动静结合,色彩鲜明,展现出秋季山林的独特风貌。尾联“愁忆边尘秋又暮,独弹孤剑倚长空”则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忧虑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身处美景之中,却难以忘怀国家的安危,独自弹奏着孤独的剑歌,倚靠在广阔的天空之下,既有壮志未酬的无奈,也有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忧虑,体现了明代文人既追求精神世界的高雅,又关注社会现实的复杂心态。
城上乌,群相呼。群相呼,护其雏。
公侯干城民父母,官军见贼莫遁逃。
城中之民势亦孤,安得千金觅壮夫。
城上乌,乌有翮。
东西引雏飞格格,胡为群来尽红帕。
驱民登城要相杀,乌啼城头头亦白。
槎牙乱峰合,晃荡绝壁横。
遥知紫翠间,古来仙释并。
阳崖射朝日,高处连玉京。
阴谷叩白月,梦中游化城。
果然石门开,中有银河倾。
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
泉流下珠琲,乳盖交缦缨。
我行畏人知,恐为仙者迎。
小语辄响答,空山白云惊。
策杖归去来,治具烦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