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我燕南塞北,遣兹喜怒忧欣。
未免连篇累牍,曾非月露风云。
佛法满字半字,大块无文有文。
五卷一百六韵,默然了不区分。
共我燕南塞北,遣兹喜怒忧欣。
未免连篇累牍,曾非月露风云。
佛法满字半字,大块无文有文。
五卷一百六韵,默然了不区分。
这首诗以戏谑之笔,探讨了文字与情感、佛法与自然、文学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诗人将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南北地域的差异,以及佛法的深奥与自然界的月露风云,巧妙地融入诗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对比和融合。
“共我燕南塞北,遣兹喜怒忧欣”,开篇即以“燕南塞北”代表不同的地理环境,暗示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遣”字,生动描绘出情感在不同情境下的流动与表达。
“未免连篇累牍,曾非月露风云”,接着诗人以“连篇累牍”形容文字的繁复,而“月露风云”则象征自然之美,此处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文字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指出文字虽繁复,但不应脱离自然的本质。
“佛法满字半字,大块无文有文”,进一步将佛法与文字联系起来,提出佛法存在于文字之中,同时也存在于自然之中,强调了精神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五卷一百六韵,默然了不区分”,最后两句总结全诗,以“五卷一百六韵”概括诗作的规模,而“默然了不区分”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字与情感、自然与佛法之间界限的模糊认识,暗示了艺术创作中情感与形式、内容与表现的和谐统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刻探讨了文字、情感、自然与佛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艺术和哲学的独到见解。
雪鬓不禁镊,知非又此年。
退居还有旨,荣路免妨贤。
落落鸣蛩鸟,晴霞度雁天。
自无佳节兴,依旧菊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