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宝刀,解之欲赠谁。
伊人不可见,佩以善自随。
明时遵海曲,漂泊滞天涯。
刀头似明月,忆我心所私。
操而可使割,应用自有时。
堪叹世间人,笑中亦有之。
我有一宝刀,解之欲赠谁。
伊人不可见,佩以善自随。
明时遵海曲,漂泊滞天涯。
刀头似明月,忆我心所私。
操而可使割,应用自有时。
堪叹世间人,笑中亦有之。
此诗《夜宿三山禅房漫赋刀剑二首(其一)刀》由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诗中以一把宝刀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
首句“我有一宝刀,解之欲赠谁”,开篇即以一把宝刀引出话题,暗示了赠刀之人与受赠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预示着诗中将探讨的赠与、选择与孤独的主题。
接着,“伊人不可见,佩以善自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中的“伊人”的追求与渴望,但又意识到这种追求可能无法实现,因此只能将这份情感寄托于宝刀之上,作为自我陪伴与鼓励的象征。
“明时遵海曲,漂泊滞天涯”描绘了诗人身处动荡时代,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明时”与“海曲”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讽刺,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刀头似明月,忆我心所私”将宝刀比作明月,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宝刀的锋利与美丽,也暗喻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纯净与执着。同时,通过“忆我心所私”这一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珍视与怀念。
最后,“操而可使割,应用自有时”表明了诗人对于宝刀功能的理解与期待,即在适当的时候,宝刀可以成为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工具。这不仅是对宝刀的赞美,也是对自身能力与时机把握的自信。
“堪叹世间人,笑中亦有之”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对世人的行为进行了反思与评价。诗人认为,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人们往往在笑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复杂的情感与动机,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一把宝刀的象征,巧妙地融合了个人情感、时代背景、人生哲理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考与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