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去非花,看来若梦,秋光散落溪湾。
萧瑟离披,一天愁思回环。
西风荡破潇湘色,淡濛濛、冷雁前山。
最难禁,船在霜中,月在江干。
天生一种凄凉性,惯烟迷似病,雨浥成瘢。
纵使成林,依然丰骨清寒。
水云路远家何在,黯消魂、柳外枫边。
伴黄昏,渔火汀洲,宿鹭沙圆。
寻去非花,看来若梦,秋光散落溪湾。
萧瑟离披,一天愁思回环。
西风荡破潇湘色,淡濛濛、冷雁前山。
最难禁,船在霜中,月在江干。
天生一种凄凉性,惯烟迷似病,雨浥成瘢。
纵使成林,依然丰骨清寒。
水云路远家何在,黯消魂、柳外枫边。
伴黄昏,渔火汀洲,宿鹭沙圆。
此词以芦花为题,借物抒情,描绘了一幅秋日芦花飘零、凄美动人的画面。词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芦花的形态、色彩与周围的环境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氛围。
“寻去非花,看来若梦”,开篇即以疑问与恍惚之感引入,暗示了芦花虽非花,却有着花般的美丽与梦幻。接着,“秋光散落溪湾”一句,点明季节与地点,渲染出秋天特有的宁静与寂寥。
“萧瑟离披,一天愁思回环”,通过芦花的摇曳和四周的愁云密布,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与感慨。接下来,“西风荡破潇湘色,淡濛濛、冷雁前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风中的芦花景象,以及远处冷淡的飞雁,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远的意境。
“最难禁,船在霜中,月在江干”则将视线拉回到具体的场景中,通过船只、霜冻和月光的描写,强化了秋夜的寒冷与孤独。最后,“天生一种凄凉性,惯烟迷似病,雨浥成瘢”几句,直接点出了芦花的特性——天生就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凄凉,仿佛被烟雾笼罩,经受过雨水的洗礼,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痕迹。
“纵使成林,依然丰骨清寒”则表达了即使芦花在恶劣环境中也能保持其独特的气质与坚韧的生命力。而“水云路远家何在,黯消魂、柳外枫边”则将思绪引向更深层次的情感探索,暗示了词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归宿的迷茫。
“伴黄昏,渔火汀洲,宿鹭沙圆”结尾处,词人以黄昏时分的渔火、汀洲上的宿鹭,以及沙岸上的圆月,构成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寄托。
整首词通过对芦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哀愁,也深刻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