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高楼醉复醒,天风吹面爽泠泠。
波澜阔水当三月,历乱山岩对七星。
花落晚看村树远,鸟飞时与峡云停。
清閒况是依兰若,敲彻寒钟又听经。
一上高楼醉复醒,天风吹面爽泠泠。
波澜阔水当三月,历乱山岩对七星。
花落晚看村树远,鸟飞时与峡云停。
清閒况是依兰若,敲彻寒钟又听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一上高楼醉复醒”,既写出了登高时的兴奋与激动,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仿佛在高处找到了某种超脱与释放。接着,“天风吹面爽泠泠”一句,通过自然界的风声,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心旷神怡的氛围。
“波澜阔水当三月,历乱山岩对七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广阔无垠的江河与星罗棋布的山岩并置,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同时,通过“三月”与“七星”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花落晚看村树远,鸟飞时与峡云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傍晚时分,花朵凋零,远处的村庄显得格外宁静;而飞翔的鸟儿似乎与峡中的云朵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观。
最后,“清閒况是依兰若,敲彻寒钟又听经”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文化的虔诚。在远离尘嚣的寺庙中,诗人不仅享受着内心的平静,还通过敲钟和听经,寻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亩浍敷四海,川源涤九州。
既膺九命锡,乃建洪范畴。
鼎革固天启,运兴匪人谋。
肇开宅土业,永庇昏垫忧。
山足灵庙在,门前清镜流。
象筵陈玉帛,容卫俨戈矛。
探穴图书朽,卑宫堂殿修。
梅梁今不坏,松祏古仍留。
负责故乡近,朅来申俎羞。
为鱼知造化,叹凤仰徽猷。
不复闻夏乐,唯馀奏楚幽。
婆娑非舞羽,镗鞳异鸣球。
盛德吾无间,高功谁与俦。
灾淫破凶慝,祚圣拥神休。
出谷莺初语,空山猿独愁。
春晖生草树,柳色暖汀洲。
恩贷题舆重,荣殊衣锦游。
宦情同械系,生理任桴浮。
地极临沧海,天遥过斗牛。
精诚如可谅,他日寄冥搜。
溪上芙蓉映醉颜,悲秋宋玉鬓毛斑。
无情最恨东流水,暗逐芳年去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