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尊重洗,鹧斑重炷,银海夜深欲冻。
霓裳旧曲爱新翻,也不用、桓伊三弄。
鸟啼渐紧,鹊飞渐远,遮莫晓钟将动。
人间花月纵多情,争抵似、琼台一梦。
螺尊重洗,鹧斑重炷,银海夜深欲冻。
霓裳旧曲爱新翻,也不用、桓伊三弄。
鸟啼渐紧,鹊飞渐远,遮莫晓钟将动。
人间花月纵多情,争抵似、琼台一梦。
这首《鹊桥仙》由清代诗人张景祁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梦境的美妙。
首句“螺尊重洗,鹧斑重炷,银海夜深欲冻”,以螺壳和鹧鸪的意象,渲染出夜晚的深沉与寒冷,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夜色包裹,静谧而寒冷。接着“霓裳旧曲爱新翻,也不用、桓伊三弄”两句,通过对比旧曲与新曲,表达了对传统与创新的思考,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与未来的遐想。这里,“霓裳”借指唐代的宫廷乐舞,而“桓伊三弄”则出自晋代名士桓伊的故事,他用笛子演奏三曲以表达哀思。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对传统艺术的怀念与对现代创新的欣赏。
“鸟啼渐紧,鹊飞渐远,遮莫晓钟将动”,描绘了一幅清晨即将到来的景象。随着鸟鸣声的逐渐密集,夜间的寂静被打破,而远处的喜鹊飞翔的身影也渐渐消失。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更替,也是时间流逝的象征。最后,“人间花月纵多情,争抵似、琼台一梦”,诗人将人间的美好与梦境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梦境中美好情感的向往,认为即使人间的花月再动人,也无法与梦境中的情感相匹敌。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梦境的美妙,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